作者简介
郭红玉,对外 经济 贸易 大学 金融 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八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 国际 金融学 会理事, 北京 市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 开发 银行 专家委员会专家。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王林生奖教金、全国优秀金融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级突出贡献奖等荣誉。主要讲授“ 货币 银行学”“中央银行学”“财政学”“ 现代 货币金融学说”“宏观金融分析”等课程。 出版 教材和专著有《货币银行学》《货币金融学》《股份制与股份有限公司》《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操作与实践》《国债宏观经济效益研究》《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路径研究》《制度优势与 方法 创新 》。关注金融发展实践,主持多项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等研究课题,获得学校“ 社会 服务奖”。主持多项国家 社科 基金 项目和省部级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徐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 经济学 博士, 美国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访问学者。主要讲授“货币银行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经济分析中的优化方法”等课程,研究领域主要包括 城市 发展与宏观经济学、 家庭 金融与收入分配,在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及《金融研究》《数量经济 技术 经济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担任《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等杂志匿名审稿人。主持国家 自然 科学 基金青年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等多项纵向项目,参与多个国家 自然科学 基金面上项目,国家 社会科学 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参与国家税务总局、发改委、北京市十三五 规划 等多个横向项目。
姜婷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主要讲授“货币银行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大 数据 与宏观经济、金融 科技 、数字经济,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及Quantitative Finance、Finance Research Letter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担任《经济研究》、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Applied Economics等多个中 英文 期刊匿名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等多个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多个项目。
内容简介
中国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提供了丰富的金融实践,使我们得以更多元地重构现代货币银行学框架。在实践上,《现代货币银行学》关注金融危机以来各国货币金融政策,结合中国经济金融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和丰富的中国案例,运用制度变迁理论阐述中国银行体系、金融 市场 和宏观调控模式的发展演进,用中国 故事 总结和拓展货币金融理论。在理论上,《现代货币银行学》关注货币金融前沿理论,将货币资产和负债的双重属性作为理解现代货币银行学的 逻辑 主线,运用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阐释现代经济中货币创造逻辑,将中央银行业务、 商业 银行业务、金融创新、国际收支和货币政策实施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尽可能全景清晰地勾绘出现代货币体系的运行机制。《现代货币银行学》适合作为经济金融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非专业人士丰富金融知识、理解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专业书籍。
郭红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八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北京市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专家。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王林生奖教金、全国优秀金融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级突出贡献奖等荣誉。主要讲授“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学”“财政学”“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宏观金融分析”等课程。出版教材和专著有《货币银行学》《货币金融学》《股份制与股份有限公司》《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操作与实践》《国债宏观经济效益研究》《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路径研究》《制度优势与方法创新》。关注金融发展实践,主持多项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等研究课题,获得学校“社会服务奖”。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徐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经...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