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乔治·佩雷克,1936年3月7日出生在 法国 巴黎第20区维兰街24号,父母都是刚到法国不久的波兰犹太人移民。1940年6月父亲战死。1943年2月,30岁的母亲被关进集中营,从此杳无音讯。20岁时,他自信必将成为 小说 家,1965年29岁时出版第一部小说《物》,随即斩获勒诺多 文学 奖,从此以大约每年出版一部作品的速度 写作 ,直至1982年去世。在 人生 最后的十五年中,他是奇特文学团体“乌力波”(Oulipo)的核心成员,这个“潜在文学工场”向作家们提出了各种挑战:S-7写作法、漏字文、离合诗、回文、置换、异位构词法及其它大量“限制性写作”。佩雷克曾写过一本没有使用字母“e”的小说,接着又写了一本元音字母只使用“e”的小说与之对应。这类 文字 能力似乎是他的天性。他的悲剧性家史使得他在以 个人 化的方式表达着某种难以表达,甚至是不可表达的情感。佩雷克从不告诉读者什么是好的 生活 、什么是好的文学,他的任务仅仅是表现这种现实,然后静静等待另一个人超越时空来探究他未完成的棋局。1982年3月3日,佩雷克因肺癌去世,此时距他的46周岁生日仅有4天。他也许是唯一一位由于绝顶天才、异常决绝,而一再推迟被公众 认知 的 当代 文学大师,命运般地“拒绝”诺贝尔文学奖:与其同为“法兰西三星”的勒克莱齐奥、莫迪亚诺分别于2008年和2014年获得诺奖,而他自己则英年早逝。内容简介
这部小说的场景设置在巴黎十七区西蒙-克鲁贝利埃街十一号的一幢十层公寓楼,讲述了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和故事。
这幢公寓楼被作者纵向剖开,将房间、楼道、电梯、地下室划分成一个横竖各10格的国际象棋棋盘,除左下角的格子之外,其余99个格子分别对应书中的一章。作者从四楼楼道开始,依次描绘每个格子中的物品、 人物 、故事,描写的顺序按照国际象棋中马步的走法,绝不重复,故事最终在四楼最左侧的房间结束。整部小说按照严密的 数学 结构,有条不紊地描绘了1468个人物包罗万象的生活。
作者佩雷克将小说设置成这种无以复加的烦琐结构,使读者如堕迷雾、不辨东西,但是一旦理解了这种结构,即撤去了作者安放在小说中的“脚手架”之后,读者就会发现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那些或感人至深、或玄妙 有趣 、或意味悠长的故事。
可视为小说主人公的有三位:亿万富翁巴特尔布思决心用50年 时间 完成一项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拼图板计划,手工艺天才温克勒持续20年负责为他制作拼图板,画家瓦莱纳则要把公寓楼的百年故事呈现在一幅巨型画作上。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楼房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光怪陆离的遭遇缓缓呈现出来,充满了人生的真实和谎言、幸福和忧愁。总之,它涉及到了当代 社会 生活里人们所关注的一切题材,从而形成了一部集各类小说体裁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巨著,被人们誉为堪与《人间 喜剧 》《追忆逝水年华》《尤利西斯》比肩的杰作。
生与死融为一体,没有 进化 ,也没有命运,只有存在。
乔治·佩雷克,1936年3月7日出生在法国巴黎第20区维兰街24号,父母都是刚到法国不久的波兰犹太人移民。1940年6月父亲战死。1943年2月,30岁的母亲被关进集中营,从此杳无音讯。20岁时,他自信必将成为小说家,1965年29岁时出版第一部小说《物》,随即斩获勒诺多文学奖,从此以大约每年出版一部作品的速度写作,直至1982年去世。在人生最后的十五年中,他是奇特文学团体“乌力波”(Oulipo)的核心成员,这个“潜在文学工场”向作家们提出了各种挑战:S-7写作法、漏字文、离合诗、回文、置换、异位构词法及其它大量“限制性写作”。佩雷克曾写过一本没有使用字母“e”的小说,接着又写了一本元音字母只使用“e”的小说与之对应。这类文字能力似乎是他的天性。他的悲剧性家史使得他在以个人化的方式表达着某种难以表达,甚至是不可表达的情感。佩雷克从不告诉读者什么是好...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