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 日本 )吉川英治 译者:高培明吉川英治,日本大众 文学 泰斗, 历史 小说 大师。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幼年因家道中落失学,做过印刷工、修船工、画匠、记者等,仍自学不怠。三十四岁发表《鸣门秘帖》,一举成名。之后笔耕四十余年不辍。在日本,他的地位远高于《德川家康》的作者山冈庄八。曾荣获日本“国民作家”的头衔,晚年荣获日本 文化 勋章。去世时,有知名人士称“似乎东京都褪色了”。
吉川英治的历史小说兼具 古典 与 现代 的风味,其文清新隽永,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又如陈年好酒般历时愈久而愈见醇香。自 20世纪 30 年代 起,吉川英治先后创作了《宫本武藏》、《丰臣秀吉:新书太阁记》、《 三国 》、《新平家物语》、《私本太平记》等多部巨著,直到今天仍畅销民间且脍炙人口,有“百万人的文学”之美誉。其所论述的英雄 人物 、传奇逸事、 生命 造化等,皆成为家喻户晓、口耳相传的“世说新语”。吉川英治生前身后,其全集一再出版,历久不衰。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三国•第 5 部:出师北伐(三国•现代小说版)》畅销日本70余年的历史小说杰作!日本国民作家吉川英治全新演绎 中国 古典 名著 ,颠覆 经典 人物的传统形象。最好看的现代小说版《三国演义》。经典的史书、商书、权书三合一之作,日本 经营 之神松下幸之助的枕边书。影响日本两代文学大师、 思想 家的 人生 之路,年轻人必看的人生经营书。金庸、松下幸之助、井上靖、司马辽太郎、川端康成、渡边淳一敬意推荐!
名人推荐
吉川英治先生将这部中国小说加以现代日本小说化,正是借着他富有文采的文章,使读者对这部作品的兴趣至今未衰。
——金庸
吉川英治心中的人间主义、理想主义,是使其作品广为流传、充满魅力的主要原因。
——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吉川英治先生的《三国》,是我在了解人心、人情世故方面非常好的参考。愿它广为当今年轻人所 阅读 。
——松下幸之助(日本经营之神)
数千万的读者在吉川英治的作品中获得了安慰、鼓励和乐趣。
——小泉信三(日本明仁天皇之师、著名 经济 学家)
我被吉川英治文学的博大和华丽所震惊。
——渡边淳一(日本著名作家)
像吉川英治先生这样的大才,大概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吧。
——司马辽太郎(日本著名作家)
在吉川英治先生的作品中,我会反复读很多遍,反复地、反复地,都读腻了地读,以致很多段落完全能背诵出来,但在每次读的时候还会涌出新的兴趣来,这就是《三国》。
——奥野信太郎(中国文学专家)
《三国》一书是吉川英治先生最得意、创作活动最旺盛的全盛时期的代表作。
——萱原宏一(著名出版人)
对我来说,《三国》是我很值得留恋的、充满了深刻 记忆 的一部书。我二十几岁时曾经贪婪地反复阅读过,当时我在 日记 中写道:“《三国》第三次读毕。”
——池田大作(日本著名思想家)
《三国》是吉川先生用诗情创作出来的治乱兴亡的叙事诗。
——尾崎秀树(日本著名文艺评论家)
序言
无须赘言,《三国志》(这里指的是罗贯中的《三国志 通俗 演义》)讲述的是距今大约一千八百年前的事,然而活跃在那个遥远时代的书中登场人物,似乎时至今日仍然活生生地 生活 在中国的各个角落——只要亲身去到中国,与那里上至政要下至庶民形形色色的众生有所接触,尤其是关系拉近了之后,便会时不时地让人感觉到其宛若三国故事中出现的某 个人 物,亦或至少身上有某些相通的东西。
由此可以说,《三国》那个时代的治乱兴亡依旧在现代的中国上演着,尽管 社会 形态和文化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作品中的人物今日一仍旧贯还鲜活地健在于世。这么说,一点也并不过分。
《三国》中有不少篇首词和篇尾诗。
这些诗,不惟是记述了庞驳错纷的治乱兴亡的战记、故事,更具有一种令东方人血脉贲张、罡气贯虹的谐畅, 音乐 以及色彩。
倘使从《三国》中将这些诗赞抽掉,则这部被誉为 世界 级杰作的规模宏壮的作品非但读起来索然寡味,其文学价值也势将大打折扣。
正因为如此,对于《三国》这部作品,倘使生硬地进行改写或是节译,不仅会让原作的诗味荡然无存,更加堪忧的则是会怅然痛失其中最打动人心的东西。
为此,我没有选择改写或是节译,而是斗胆尝试采用最适合长篇巨制的报纸连载小说的体例来对这部作品进行进行再创作,并且在刘备、 曹操 、 关羽 、张飞以及其他一些主要人物身上都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 创意 。书中随处可见的原著中所没有的辞句和对白等,便是我的点彩之笔。
众所周知,《三国》虽然取材自中国的历史,却并不是正史。作者运笔自如地让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活跃起来,走进作品中。这部作品描写了自后汉第十二代 皇帝 灵帝时期(公元 1 68年前后,相当于日本成务天皇在位年代)至晋武帝灭吴的太康元年约一百十二年间的治乱兴亡,构思之宏大,舞台之辽阔,堪称在全世界的古典小说中也是无与类比的。细细数来,书中登场人物何止成百上千。加上作品中无处不在,扑面而来的旷放雄卓之豪气、凄婉哀切之情愫、慷慨悲歌之辞句、夸张幽约之谐趣、拍案三叹之激烈,娓娓道来,魅力无穷,令读者的思绪情不自禁地闪回至百年间发生在这片大地之上的种种人间浮沉与文化兴亡,转而掩卷深思,感慨不绝。
如果换一个欣赏角度来看,《三国》又可以说是一部 民俗 小说。作品中所反映出的人间爱欲、道德、 宗教 、生活,还有作为小说主线贯穿首尾的 战争 这一主题以及群雄割据等等,无疑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民俗画卷,那充满朝气、奋励不止的众生相,便可以看作是以天地为舞台、伴以雄壮的音乐而上演的一出人间大戏。
由于时代变迁,原著中出现的地名与现在使用的地名当然有所差异,凡能查证而知的地名我在书中加了注释,不过仍然有不少旧地名不甚了了。至于登场人物的爵位官职等,根据字面能够推知的一仍其旧,照搬照抄。因为如果用词太过现代,则 文字 所具有的特殊的色彩和感觉恐会丧失殆尽。
原著现存《三国志通俗演义》和《三国演义》以及其他数种不同流变版本。笔者没有完全依据这些版本进行简单的直译,而是各取所长,从而形成了自成一格的《三国》。回想 写作 这部作品时的情景,笔者一边奋笔疾书,一边脑海中情不由己闪现的却是少年时代狂读久保天随先生的《新译演义三国志》,半夜三更犹 猫 在灯下不忍释手,被父亲责骂并逼着上床睡觉的情景。
说起来,要想咀嚼和品味到《三国演义》的醍醐真味,莫过于阅读原著。然而如今的读者恐多会畏惮和止步于其艰涩难懂,同时考虑到 一般 大众所追求的阅读乐趣也是千态万状、不一而足的,故而斗胆承奉书肆之嘱,将旧作加以修订,付梓再版。
历史中的智慧
松下电器创始人 松下幸之助
听说吉川先生十二岁时遭遇家道没落,小学辍学,之后饱尝社会下层生活的辛酸,却珍惜每寸光阴,阅读文学书籍。大概就是那个时候的体验,培养了他观察人生真相、人心机微的眼光。多年以后,他陆续问世的历史小说受到众多读者喜爱,并作为国民作家在文坛上建立了不可撼动的地位,也是理所当然的。
我九岁时小学辍学,在大阪船场做学徒。当时,我一边在店里值班,一边经常阅读《新书太阁记》、《猿飞佐助》等的讲谈本。这些著作中,许多都是我在了解人心、人情世故方面非常好的参考。
历史人物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中,有取之不尽的真理、教训,能给我们今日的生存以重要启迪。听凭这些埋没于历史之中是可惜的。吉川先生取材于这些历史人物所编织的轶闻,将存在于古典之中的真实,复活成了通用于今日的故事。
吉川先生留下了《三国》、《宫本武藏》、《新书太阁记》、《新平家物语》等优秀作品。这对我们而言实在是幸事。以动乱的时代为背景,描写日本人所熟知的历史人物的生活情形的众多作品,此次重新装帧,作为文库本出版了。在迎来巨大转换的今天,这个策划委实是得天时的。愿这些书广为当今年轻人所阅读。
文摘
六 鬓丝如雪
“啊?荆州陷落了?”关平的气势霎时弱了下来。他撇下徐晃,催马朝回急奔,脑子里一片混乱,心里忐忑不安地想:“荆州真的陷落了?不可能吧?”
他刚跑到偃城附近,便远远看到城上黑烟弥漫,火光之下,自己的士兵正在四处逃散。他问逃出的士兵城中有何变故,士兵们七嘴八舌地告诉他:“徐晃不知何时从后边攻了上来,放火把城烧了。”
“今天我中了徐晃的奸计,真是一败涂地。”
他顿足失声大叫,但事态已经无法挽回,只好带着兵马朝四冢奔去。
廖化将他迎进营中,急忙问道:“今天听到不少传言,说是荆州陷落,现在已被东吴占领。你想必也已听说了吧?”
关平拔出剑来,走到士兵当中,对着廖化与全军大声喝道:“这些都是谣言,是敌军瓦解我们斗志的阴谋。以后若再有人传播这种谣言,立即处斩!”
接连几天,关平在营地加强防备,密切监视附近要冲与敌人的动静。四冢面对沔水,背靠山谷深林,是一个鸟也难飞过去的险要之地,而要道上也均布有鹿砦。
“据斥侯所报,徐晃乘胜急进,现已来到对面那座山上。那座山光秃秃的,并不占有地利。我们虽然力量单薄,但四冢的阵地坚固无比,必能坚守拒敌,今夜你我何不悄悄地去偷袭敌营?”
关平失去偃城以后,一直急于报仇雪恨,此次他与廖化一起离开大本营去偷袭,带去的士兵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他们先来到旷野中一座小山上的据点里,这里是蜀军最前哨的部队。这些据点呈横向排列,十二个据点连成一线。
这条防线绝不可被敌军突破,否则后果极为可怕。因为只要有一个据点被突破,十二个据点的部队就会立刻变得支离破碎。廖化跟从关平来到这里,他也深知这些据点的重要性。
“今天夜里,我独自领兵去攻那座秃山。你守着这条防线,要是看到敌人乱了,就联合十二个据点一起围攻,把他们四散的溃军全部消灭。”
嘱咐完后,关平留下廖化,独自带兵去偷袭敌人占据的那座秃山。
岂料到了山上,只见旌旗飘扬,却不见一个人影。
“糟了!”关平知道中计了,正要退下山去,洞穴里、岩石后、山背面突然传来千军万马的呐喊声,那声音排山倒海般从四处涌来。
吕建、徐商一边追赶一边骂道:“小崽子,你父亲只教会你逃跑了吗?”
关平逃下秃山,来到旷野上,发现曹军越来越多,真有草木皆兵之感。
廖化守卫的防线也挡不住这怒涛般的冲击,顿时变得溃不成军。回头一看,四冢的营地上也蹿起了熊熊火焰,把半边天都烧得通红。等他们气喘吁吁地跑到沔水岸边,徐晃早就骑在马上等在那里。
“不可让一名蜀军渡过河去!”
徐晃已经在河边布下天罗地网,只待将蜀军一举歼灭。
关平回天乏术,此次又是一败涂地。他与廖化不得不朝着樊城飞奔,一见关羽,二人泪流满面地说道:“我等无颜以对将军。”
“胜败乃兵家常事。”关羽没有责骂他们,但听完关平报告荆州方面的消息后,他怒气冲冲地训斥道:“胡说!陆口守将乳臭未干,我们又建好了烽火台,荆州守备可谓稳如泰山,你们为何也会听信敌人的谣言?”
曹操的主力和徐晃的前锋进展神速,漫山遍野的几十万大军朝着关羽阵地越逼越近。
“看见了吗?那就是徐晃。”
关羽左臂的箭伤略有好转,这是他伤愈以来,第一次重新拿起青龙偃月刀。关平劝谏道:“您还是不要跟徐晃交战为好。”
“你说什么?”关羽说着一甩长髯,“徐晃乃是我的老友,我须得去告诉他——关羽未老!”
两军对阵的这一天,关羽骑马出阵,与徐晃相会。徐晃的背后,还跟着十几位猛将。
徐晃先在马上施礼,然后开口说道:“一别数年,没想到将军的鬓发已经白如雪了。想您壮年之时,徐晃承蒙将军教诲,至今难忘。有幸再识尊颜,真是感慨无量,不胜高兴。”
“噢,是徐晃啊。你近来战功赫赫,威名远扬,我关羽也暗暗为你欣幸。但你为何要对我儿子关平如此狠毒?如果你尚未忘记当年的交情,就应该将这种功劳让与别人,自己后退才对啊。”
“不,将军忘了吗?当年您不是教导我要‘大义灭亲’吗?各位将士听着,谁能取来那颗白发首级,想要多少赏赐就赏你多少!”
他大吼一声,马蹄飞尘,舞动板斧,与背后的猛将一起朝关羽冲了过来。
我还没老!我还没老!关羽一边对自己喊着,一边挥舞着青龙偃月刀,在电闪雷鸣般的围攻中,战了几十回合。
但是,箭伤看来并未痊愈,再加上病后的老迈身体虚弱,关羽明显处于危境之中。关平为亲情所驱,更看出关羽已经渐渐不支,于是立即鸣金收兵。
几乎在关平鸣金收兵的同时,久困笼中的樊城曹军突然打开城门冲了出来。这些不顾死活的士兵迅即冲破了包围圈,关羽的军队反而被逼得退到了襄江边上。
腹背受敌的颓势造成了关羽军队的全面溃败。入夜以后,关羽他们陆续向襄江上游逃去。一路上与遭遇的曹军艰苦战斗,加速了这支弱旅的溃散。当吕常率部前来偷袭时,蜀军更溃不成军,溺江而死者不计其数。
好容易渡江进入襄阳,回头一望,残兵败将少之又少,真是惨不忍睹,关羽也禁不住悲恸不已。
此时,关羽方才知道荆州陷落并非谣言。当听说由于东吴大将吕蒙的安置,自己的族人妻小都还活着时,他仰天长叹,慨然无语。
曹军没过多久也渡江追至郊外,襄阳也已无法坚守。就在他们向公安转移的途中,一个逃回来的武将告诉关羽,公安已被傅士仁送给了东吴,南郡的糜芳也被劝降,投奔了孙权。
“啊!真是没想到啊……”关羽咬牙切齿,怒气冲天,瞪大眼睛看着一旁,忽然感到一阵眩晕,倒在了马背上,原来是他手臂上的伤口裂开了。
众人将他抱下马来,将伤口重新包扎好。关羽为自己的失算懊悔不已,在得知吕蒙的计策和烽火台守军叛变的经过后,他用袖子遮住脸,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我犯了大错,中了竖子奸计,如今有何脸面回去面对哥哥?”
此时,曹军的曹仁已经杀出重围,并于一夜之间转守为攻。谋臣、司马赵严进言道:“我们不应对关羽赶尽杀绝,不如留着他去给东吴制造麻烦。”
曹仁于是尽量收拢残兵,回到曹操大本营中来。
曹操表彰了徐晃,为其记一级功勋,封平南将军,命他镇守襄阳。
七 麦城月落
前进吧,吴军已经占领荆州;后退吧,满山遍野都是曹操的军队。
败军渺渺落长野,悲风阵阵催断肠。
部将赵累进言道:“大将军,您可否给吕蒙写一封信?以前他在陆口的时候,不是几次写信来,要与您结为生死之交,待时机一到,就共同讨伐曹操吗?不知他现在是否还有那种想法……”
“只好试试看吧。”
关羽此刻的心情,就像是在暗夜行路,迫切希望找到一线光亮。
他终于提笔给吕蒙写了一封信。
使者拿着关羽的信来到荆州。吕蒙得知后,特地亲往城外迎接,并辔齐行陪他进城。
“我要宣布关羽将军的使者来了,荆州的民众大概都想知道那些从军亲属的消息吧。”
消息传开后,使者顷刻间就被人群包围了:有我儿子的消息吗?我丈夫呢?我父亲呢?我弟弟、我叔叔、我侄子……他们是活着还是死了?后来的情况怎么样……
“各位回去吧,请回吧……”
使者左劝右劝,好不容易才挤进城。
吕蒙看完信后,说道:“我理解关将军的意思,也未忘记以前的交情。但那毕竟只是私人的交情,而现在谈的是 国家 的大事,两者无法混淆,只好请你转达我的问候,请他多保重吧。”
说完设盛宴款待使者,赠与各种土产和金钱布匹,又客气地把他送到城门口。
见使者要回去了,荆州百姓又拿着早已写好的家信和慰问品拥了上来,托付使者:“请把这个交给我儿子……”“这个请转交我丈夫……”
百姓还异口同声说道:“吕蒙是个好官,我们比以前过得更好, 生病 的给药,遭难的还给救济,生活上一点也不用担心,这些也请告诉我们的亲人。”
使者听得无地自容,真想堵住耳朵赶紧逃走。
当他回到萧瑟旷野上的营地,把情况如实禀报关羽后,关羽长叹一声,说道:“唉,我毕竟不及吕蒙老谋深算。现在想来,他处心积虑,早就算计好了如何收服荆州百姓的人心。真是个可怕的人物……”说完以后,只见他眼中闪着泪光,好久也没再说一句话。
野地里是不能长驻的,大雨一来,四处就会成为一片沼泽地。事到如今,只能破釜沉舟,向荆州挺进,若能与吕蒙决一死战,也不失为一件快事。
关羽下令,明日拔营出发。但天亮后一看,大半士兵已经逃得不见踪影,留下的士兵寥寥无几,而出使荆州的将领后悔莫及地叹道:“唉,全完了。早知如此,我就不该把荆州百姓的那些信件物品带来,更不应该传话给那些士兵听。”剩下的士兵毫无斗志,也是一脸乡愁。
“想走的就都走吧,就算只剩下我一人,我也要杀进荆州城去。”关羽义无反顾地继续前进。
他全然不知,东吴的蒋钦、周泰二将,正埋伏在途中的险道上等着他。关羽战到河边,又打到平原,直至天黑还在山地上与吴军搏杀——就在此时,东吴的徐盛又擂起战鼓,霎时伏兵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
“百万敌军又奈我何!”
如果能保持平日的沉着镇定,关羽必定是所向披靡。但在这月光如洗的狭窄山谷里,回声不绝的声声呼喊,却使他感到力不从心。
凄风不停地送来呼唤亲人的声音:有母亲呼唤儿子的,儿子呼唤父亲的,也有妻子呼唤丈夫的,还有亲人之间对喊的……关羽的士兵纷纷打起白旗,朝荆州方向跑去。
“唉,这也是吕蒙的离间计吧。”关羽怆然伫立在凄凉的月光下。
群鸟一去难回首,飞瀑直下不回流。士兵一旦思乡胆怯,丧失斗志,开始逃亡,任何名将都无法阻止他们的脚步,无法使他们重新聚集到军旗下。关羽只能束手无策地看着士兵纷纷逃走。
“万事休矣。”关羽一动不动地站着,像一尊冰冷的石像。剩下的官兵不过四五百人,但关平和廖化坚信总能找到一条活路,他们集结仅存的力量,突破敌人的包围,终于杀开了一条血路。
“还是先到麦城去落落脚,然后再作打算。”他们保护着关羽朝山下飞奔而去。
麦城并不太远,那是一座徒有其名的 先秦 古城,如今只剩下一片无人居住的残垣断壁。
到了麦城,廖化振作起精神,鼓舞士气道:“现在只要我们五百壮士精诚团结,也并非不能将这里变成铜墙铁壁。”
关平紧接着豪迈地说道:“说得对。贪生怕死的已经离去,留下来的将士都是久经考验、以一当百的大丈夫,兵力多少并不是问题。”
话虽如此,但关平和廖化心里都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们又对关羽进言:“这里离上庸不远,上庸城里有蜀将刘封、孟达把守,向他们求救,将那里的蜀军调来,调整巩固力量,必可击溃曹军,再夺回荆州。”
“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关羽说完登上箭楼,向古城外望去。令他吃惊的是,满山遍野都是东吴的军旗与士兵,而东吴对麦城形成的铁壁合围恐怕连蚂蚁也难爬得出去。吴军队列整齐,士气高昂,连战马的叫声都格外响亮。
关羽回过头来问道:“谁愿突出重围去上庸求援?一出去可能就是死路一条。”
廖化应声答道:“我愿去当使者。若冲不出去战死在城外,请马上另派使者去。”
当天夜里,廖化把关羽的一封信缝进衣服里,挥别众人,悄悄潜出了古城。
黑夜里立刻传来了金鼓和刀剑的声响,原来东吴大将丁奉的部下发现廖化后,立即追赶上来。关平立即也率一队人马出城与吴军厮杀,终于掩护廖化突破了重围。
廖化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上庸时已变得与乞丐无异。他一进城便立即去见刘封,连端上来的水都顾不上喝,就迫不及待地把情况如实告诉了对方:“关将军现在身陷麦城,进退维谷。如不及时救援,他只有死路一条。事不宜迟,请立即发兵。”
刘封点点头,但随即转念一想,说道:“且待我先去与孟达商量一下。”
他让廖化在此等候,并马上另派人去找孟达来。
不多时,孟达来到另一间屋子,刘封也跟着走了进去,二人关起房门秘密商议起来——如今上庸各地小仗不断,所属各部都已分别派出。若再分出城内守兵远道增援,刘封与孟达均不情愿。
孟达一脸难色地对刘封说道:“我们无力解关羽麦城之围,只能拒绝他了。谁都清楚,荆州九郡现在至少有四十万吴军,江汉地区曹操也集中了四五十万曹军——往那里派两三千援军又有何用?若将兵力都派去麦城,反而会使上庸自身难保。”
孟达所言也是实情,但刘封却颇感为难,因为关羽是他的叔父。
孟达看透了他的心思,接着说道:“你本是刘家养子,原来可以当上世子,都是因为关羽从中作梗,才使你落到如今这般地步。当初汉中王就此事问孔明,但孔明是个聪明人,他说这是您的家事,应该去找关羽、张飞商量,自己委婉地避而不答。汉中王又去问关羽,关羽却说:‘若按古今定法,庶子皆不可立为世子,何况刘封是养子!赐他一座山城足矣。’关羽所言岂非将你看得一文不值?”
“可是,若现在对关羽见死不救,势必会遭到世人诽谤非议。”
“何人会责怪你未做这种徒劳无功之事?”
刘封终于拿定主意,拒绝了廖化的请求。廖化惊得跪倒在地,磕头痛哭道:“如若不发援兵,关将军在麦城必死无疑。您真能见死不救吗?”
“一杯之水,焉能救得一车薪火?”刘封说完,走进后堂再也没有出来。
廖化又来求见孟达,孟达却称病不见。廖化气愤至极,只好离开上庸,边骂边朝成都策马飞奔而去。他知道,虽然山高水远,但要救关羽,现在只有直接求助于汉中王了。
麦城的情况一日不如一日,关羽、关平与五百将士无不引颈以待,天天盼着廖化回来,盼着看到援军的旌旗。可是他们看到的,只是偶尔掠过空中的几只候鸟。
粮尽心死,人马疲惫,坟场般的古城里,只有野草还充满了生气。
关羽闭目坐在一间昏暗的屋子里。赵累上前叩问道:“此城危在旦夕,将军以为怎么办才好?”
关羽只说了一句话:“坚守到最后。”
此时,听到有人敲城门。来人乃是东吴督军参谋, 诸葛亮 的哥哥——诸葛瑾。
“关将军,久违了。”
诸葛瑾面见关羽,转达吴侯孙权的招降之意:“古语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大势已定。荆州九郡之内,将军只剩下麦城一地。现在四周皆吴军,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守节又有何用?现在主人吴侯命我前来,诚恳邀请将军,与我同去共享荣华富贵,不知将军可愿随我去投东吴?”
关羽耸了耸肩,苦笑道:“可惜吴侯无知人之明,我不是甜言蜜语能说动的懦夫。虽说如今已山穷水尽,但我关羽是武门之珠,即使珠碎,也不会失去洁白光泽。你可回去告诉孙权,关羽改日出城与他决一死战。”
“将军何以如此至死不悟?”
“住嘴!”
随着一声大喝,关平从旁跳了出来,拔剑就向诸葛瑾冲去。关羽呵斥一声,按住了他的手臂:“且慢,此人乃孔明的哥哥,且看在孔明面上,放了他吧。”
关羽命人把诸葛瑾赶出城后,又默默地闭上了眼睛。
……
作者:(日本)吉川英治 译者:高培明
吉川英治,日本大众文学泰斗,历史小说大师。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幼年因家道中落失学,做过印刷工、修船工、画匠、记者等,仍自学不怠。三十四岁发表《鸣门秘帖》,一举成名。之后笔耕四十余年不辍。在日本,他的地位远高于《德川家康》的作者山冈庄八。曾荣获日本“国民作家”的头衔,晚年荣获日本文化勋章。去世时,有知名人士称“似乎东京都褪色了”。
吉川英治的历史小说兼具古典与现代的风味,其文清新隽永,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又如陈年好酒般历时愈久而愈见醇香。自20世纪30年代起,吉川英治先后创作了《宫本武藏》、《丰臣秀吉:新书太阁记》、《三国》、《新平家物语》、《私本太平记》等多部巨著,直到今天仍畅销民间且脍炙人口,有“百万人的文学”之美誉。其所论述的英雄人物、传奇逸事、生命造化等,皆成为家喻户晓、口耳相传的“世说新语”。吉川英治生前身后...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