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丽贝卡•戈尔茨坦(Rebecca Goldstein), 哲学 家兼 小说 家, 美国 国家 人文 奖章、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她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师从 当代 西方 哲学领军 人物 托马斯•内格尔。跟这本跨界奇书的主人公柏拉图一样,戈尔茨坦喜欢用 文学 形式表达哲学 思想 。她学 科学 哲学出身,研究 心灵 哲学、 数学 哲学、斯宾诺莎和哥德尔。在巴纳德学院 教授哲学期间,她利用一个暑假写出了小说《心身问题》,由此开启了跨界小说家之路,之后又凭借《黑暗的姐妹》《马泽尔》《光之属性:爱、背叛与 量子 物 理学 》《关于上帝存在的36个证明》等小说斩获不少文学奖项。
正如美国国家人文奖章的嘉奖词所说,戈尔茨坦“用学术研究阐明了斯宾诺莎和哥德尔的理念,用小说生动机智地展现出思想与感受的张力”。这位特立独行、善于用新颖方式传达哲学关怀的思想家与丈夫斯蒂芬•平克一起,居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
内容简介
我愿意用我所有的 科技 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史蒂夫• 乔布斯
谷歌 时代,科技昌明,众声喧哗,哲学提出的许多问题,科学似乎都已经给出了答案。若是如此,为什么我们今天还需要哲学?这个由 古希腊 城邦时代的哲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开创的学科,真的过时了吗?
已经2400岁 的柏拉图对此有话要说。哲学家兼小说家、美国国家人文奖章获得者戈尔茨坦史海钩沉,从 经典 著作中复活了柏拉图,让他来到 现代 世界 ,和我们一同踏上关于哲学、科学、 人生 的思辨之旅。
在这卷新的柏拉图对话录里,柏拉图与 程序 员、 育儿 专家、情感专栏读者、访谈节目主持人、科学家一一对话——和他在雅典时做的事差不多。对于谷歌时代的各样新科技,这位西方哲学的开山祖师都跃跃欲试,丝毫不像 古典 时代的“老人”;在谷歌总部,他跟 软件 工程师探讨,伦理难题的答案能不能通过道德搜索引擎得到;在 儿童 教育 论坛上,他参与育儿专家的辩论,讨论如何养育子女,才能让子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和自由;在 认知 神经 系统 科学实验室里,他主动让两位科学家扫描他的 大脑 ,和他们讨论多巴胺、杏仁核、海马体之类的术语,是否足以解释 人类 的情感、意志与决定;当然,还有萦绕在柏拉图心头、促使他开创哲学的苏格拉底之死……面对在几乎所有方面都知道得更多的后辈,柏拉图细细聆听,然后抽丝剥茧,步步追问,直到对方恍然发现自己的臆断与自负,继而自己去铲除遮蔽真相的偏见。
不管是在古希腊的广场,还是在21世纪的谷歌总部,这样的思辨之旅都在展开。不断追问、思辨和省察的哲学,千百年来都不曾离开,也不会离开。
【编辑推荐】
1. 与柏拉图一起,停下脚步,重新审视我们 生活 的世界
谷歌时代,一切都在快速变化,科技能解决许多问题,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戈尔茨坦将柏拉图带到现代世界,邀请你我停下忙碌的脚步,与他对话,踏上思辨之旅。在这卷新的柏拉图对话录里,柏拉图和各行各业的人对谈,激发我们从更高的角度审视习以为常的问题。戈尔茨坦借此表明,哲学不断启发人重新审视,引发激烈的 思考 ,使人接近真理,千百年来不曾离开,也不会离开。
2. 有趣的哲学 戏剧 ,深刻的思辨之旅
形式轻松, 语言 诙谐,柏拉图和程序员、育儿专家、脱口秀主持人、神经系统科学家一一对话,有玩笑,有吐槽,也有犀利的妙语。内核深刻,通过探讨当下热点,揭示出哲学追问与思辨在我们认知世界过程中的意义。
3. 贴近生活的应用型哲学普及,进阶版《苏菲的世界》
戈尔茨坦认为,哲学的本质就是不断追问,不断审视。在这《谷歌时代的柏拉图》里,她通过直接在众包知识、育儿、情感等热点问题上运用哲学 思维 ,让读者参与到柏拉图的思辨之旅中。她也在对话中穿插好读的阐释章节交代背景,形式颇似《苏菲的世界》中的函授课程,但内容更丰富深入,面向有 社会 阅历的读者,让读者既掌握哲学的本质,又了解哲学起源的 文化 背景。
4. 睿智机巧,挑战成见,获得思维的乐趣
一些我们认为已成定论的问题,一些我们意识不到的思维定势,都会受到柏拉图的挑战。《谷歌时代的柏拉图》用睿智机巧的对话、苏格拉底式的引导 方法 挑战成见,使读者获得思维的乐趣。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