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罗兰•巴尔特, 法国 著名结构主义 文学 理论家与 文化 评论家。其一生经历可大致划分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学期(1962—1976),以及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第二次 世界 大战后法国文学 思想 界前后辉映,并被公认为是蒙田以来法国最杰出的 散文 大家之一。罗兰•巴尔特在法国开创了研究 社会 、 历史 、文化、文学深层意义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方法 ,发表了大量分析文章和专著,其丰富的符号学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从崭新的角度,以敏锐的目光,剖析了时装、照片、 电影 、 广告 、叙事、汽车、烹饪等各种文化现象的“记号体系”,从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及历史的方式。晚期巴尔特对 当代 西方 文化和文学的 思考 进一步深化,超越了前期结构主义立场,朝向有关意义基础、下意识 心理 、文学本质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认识论问题的探讨。
罗兰•巴尔特对于西方 未来 学术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其学术遗产对于非西方文化思想传统的 现代 化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他的思想和研究领域宽广,其作品适合于关心 人文 科学 各领域、特别是文学理论领域的广大读者研读。
内容简介
《中性》为罗兰•巴尔特在法兰西学院1977—1978学年年度研究班课程的讲义。
罗兰•巴尔特去世前在法兰西学院讲授了三年“文学符号学”讲座,“中性”是第二年的课程主题。在这部迟至2002年才发表的讲稿里,巴尔特秉承其在就职 演讲 中预告的 创新 精神,把“中性”这个语法概念延伸到 哲学 、意识形态、社会 行为 、性观念等不同领域,即一切能够破除或避开以二分法为标志的聚合关系的思想和行为。巴尔特解构了“中性”的23种正面和负面的表征或“闪现”,并广征博引老子、 古希腊 哲人、卢梭、波德莱尔、托尔斯泰、本雅明、纪德、尼采和凯奇等人的思想,从而揭示了非冲突性的“中性”对于西方伦 理学 、哲学、 政治 学和 语言 学话语中的习常观念所具有的丰富意义。
罗兰•巴尔特,法国著名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其一生经历可大致划分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学期(1962—1976),以及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思想界前后辉映,并被公认为是蒙田以来法国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之一。
罗兰•巴尔特在法国开创了研究社会、历史、文化、文学深层意义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发表了大量分析文章和专著,其丰富的符号学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从崭新的角度,以敏锐的目光,剖析了时装、照片、电影、广告、叙事、汽车、烹饪等各种文化现象的“记号体系”,从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及历史的方式。晚期巴尔特对当代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思考进一步深化,超越了前期结构主义立场,朝向有关意义基础、下意识心理、文学本质等后结构...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