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董常保,男,汉族,山西省宁武县人。阿坝师范高等专 科学 校中文系副教授、硕士。1997年毕业于吕梁高专(吕梁学院),2005年毕业于西南 民族 大学,曾为中学教师,现在就职于阿坝师专。 董常保副教授从事 古代 文学 和 中国 文化 的 教学 与科研,参研 教育 部 人文 社会 课题“羌族碑刻文献整 理 与研究”,主持在研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左传》谥号研究”、四川省教育厅人文 社科 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 开发 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羌族丧葬文化研究”两项省厅级课题,完成两项省厅级专项课题和一项校级重点课题。曾被聘为“宁武旧志集成”和“宁武石刻大全”主编和副主编,现为“宁武县志”(续修)特邀编审。
在《语文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红楼梦学刊》、《南昌大学学报》、《吉首大学学报》、《文艺评论》、《山西档案》、《短篇 小说 》、《 文物 世界 》、《兰台世界》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各类省级期刊发表专业 论文 近30篇。 出版《春秋左传谥号研究》 ( 独著)、《宁武府志注》(独注)、《宁武旧志集成》(主编、独校)和《三晋石刻大全•忻州市宁武县卷》(副主编)三部专著。
内容简介
春秋时期,谥号是对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及夫人等贵族死后的讳称,是对其生前功绩和品行赋予善恶褒贬的精炼概括。这些贵族在生前尊称爵位,卒后赴告以名,葬后讳名举谥号,所以,谥号也叫易名典或更名典。谥号和谥法是“谥”的两个方面,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谥号的赐予依据谥法而来,谥法是议定谥号所遵循的谥典规范和细则,是结合死者生前的一生,选择最能概况其一生的代表行迹,赐予其具有相应或特定内涵的谥号,以表达对亡者的褒贬或哀矜。
这本《春秋左传谥号研究》(作者董常保)是研究中国瓜地啊谥号的专著。
董常保,男,汉族,山西省宁武县人。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硕士。
1997年毕业于吕梁高专(吕梁学院),2005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曾为中学教师,现在就职于阿坝师专。 董常保副教授从事古代文学和中国文化的教学与科研,参研教育部人文社会课题“羌族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主持在研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左传》谥号研究”、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羌族丧葬文化研究”两项省厅级课题,完成两项省厅级专项课题和一项校级重点课题。曾被聘为“宁武旧志集成”和“宁武石刻大全”主编和副主编,现为“宁武县志”(续修)特邀编审。
在《语文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红楼梦学刊》、《南昌大学学报》、《吉首大学学报》、《文艺评论》、《山西档案》、《短篇小说》、《文物世界》、《兰台世界》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各类省...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