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白修德(1915—1986),本名西奥多·H·怀特(Theodore Harold White), 美国 记者。1915年生于波士顿,童年坎坷,以卖报为生;后入哈佛大学 读书 ,师从汉学家费正清, 学习 中文和 中国 历史 、 文化 ;毕业后任《时代》周刊驻重庆记者,采写了大量关于中国抗日战 争的 新闻 报道,写出《中国的惊雷》(Thunder Out of China)。回国后连续进行了四届美国总统选举的报道,写出《美国总统的诞生》(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其中1960年跟踪记录约翰•肯尼迪参选直至获胜的报道使他获得了1962年普利策奖。1986年因 癌症 逝世于纽约。内容简介
中国的抗日 战争 、战后 欧洲 的 经济 复兴和 政治 博弈 、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总统竞选和肯尼迪家族的悲剧——美国传奇记者白修德的 回忆录 不仅记录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还将20世纪重要时段、事件、 人物 ,以及自己身在其中的感受和 思考 如实书写。作为普利策奖获奖作家、美国驻华传奇记者、费正清入室弟子,白修德对 世界 政治形势和历史 趋势 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白修德积累并保存的一手资料更为20世纪 世界史 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本。
大半个20世纪、大半个世界,白修德的经历和 文字 ,泛着独特而有魅力的光彩。个体与历史,在他作为一个记者的追寻和探索中,合而为一,遂成传奇。
1、普利策奖获奖作家、美国记者、汉学家费正清入门弟子白修德的 个人 回忆 录《追寻历史》的完整译本。
白修得以诚挚的态度、激扬的文字、丰富的事实、深入的剖析,描述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2、传奇驻华记者,用新闻连接东 西方 两大国度,用报道记录中国 抗战 史诗。白修德对中国的友情,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1939年白修德辗转来到中国。在中国期间,白修德接触到了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军高层的几乎所有人物,并因其左派立场而颇受共产党欢迎,在延安被誉为“抗日之友”。他访问延安后写成《中国的惊雷》 出版 ,对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 抗日战争 和中国 革命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抗战期间国统区的河南大饥荒惨剧中,正是因为白修德的奔走呼吁,才使河南灾民得到国民政府的关注和国际友人的救援。在冯小刚 电影 《一九四二》中,由国际影星亚德里安•布劳迪塑造的白修德形象,感人至深,即据于此。
3、白修德在作为记者的 职业 生涯里,见证并记录了20世纪中国、美国、欧洲各国重要时段、事件、人物,以及自己身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
他对当时世界的政治形势和历史趋势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他积累并保存的一手资料为20世纪世界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本。
4 、洞悉政治势态、追寻历史真相,个体与历史的交融、互动,波澜壮阔,汇集成书。
亲历“ 二战 ”美国受降仪式;反共高潮中见证马歇尔计划的扶持下欧洲的经济复兴和政治博弈;五十年代中期回到美国后跟踪报道四次总统选举,写出《美国总统的诞生》(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其中1960年跟踪记录约翰•肯尼迪参选直至获胜的报道使他获得了1962年普利策奖。白修德称自己为一个“讲 故事 的人”,他和他所讲的故事,都是20世纪波澜壮阔历史长卷中精彩而动人的篇章。
5、《追寻历史》是美国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的重要参考书。
从波士顿街头的卖报 儿童 ,到哈佛大学的青年学子,再到世界知名的新闻记者,白修德一生的艰辛和坚守、阅历和成就,他敏锐的新闻视角,深沉的历史感、正义感,和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 社会 良知,对于今天立志从事新闻 工作 的人们依然具有鼓舞和启发意义。
白修德(1915—1986),本名西奥多·H·怀特(Theodore Harold White),美国记者。1915年生于波士顿,童年坎坷,以卖报为生;后入哈佛大学读书,师从汉学家费正清,学习中文和中国历史、文化;毕业后任《时代》周刊驻重庆记者,采写了大量关于中国抗日战 争的新闻报道,写出《中国的惊雷》(Thunder Out of China)。回国后连续进行了四届美国总统选举的报道,写出《美国总统的诞生》(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其中1960年跟踪记录约翰•肯尼迪参选直至获胜的报道使他获得了1962年普利策奖。1986年因癌症逝世于纽约。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