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 美国 作家。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在蒙特利尔度过童年。1924年,举家迁至美国芝加哥。1933年,贝娄考入芝加哥大学。两年后,转入西北大学,于1937年毕业,并获得 社会 学和 人类 学学士学位。同年,赴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之后长期在大学执教。出版于1953年的《奥吉·马奇历险记》使贝娄一举成名,奠定了他的 文学 地位。其后,他陆续出版《雨王亨德森》(1959)、《赫索格》(1964)、《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礼物)(1975)、《系主任的十二月》(1982)等。这些作品袒露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从侧面反映了美国 当代 “丰裕社会”的精神危机。此外,贝娄还出版过诸多中短篇 小说 集、剧本,以及 游记 。在其创作生涯中,贝娄集学者与作家于一身,他在创作上继承了 欧洲 现实主义文学的某些传统,并采用了 现代 主义的一些观念和手法,极富创造性地塑造一些充满矛盾和欲望的反英雄。他曾三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一次普利策奖;1968年, 法国 政府授予他“文学 艺术 骑士勋章”;1976年,由于其作品“融合了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 文化 的精妙分析”,贝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内容简介
《拉维尔斯坦》是索尔·贝娄的最后一本小说,触碰了性、爱欲、死亡和精英 政治 等多个命题。八十四岁的贝娄以著名学者艾伦·布鲁姆为原型,讲述了学者拉维尔斯坦和作家齐克之间的友谊和对话。
拉维尔斯坦是著作等身、富有的 政治学 教授,享受物质和精神双重的精英地位;齐克则是一个面临 婚姻 危机的中年作 家,也是拉维尔斯坦隐秘的门徒——罹患艾滋病的拉维尔斯坦追慕永恒,却也不放弃任何可能的世俗的享乐、他委托奇克为自己撰写 传记 ,讲述自己对人类最重要命题的见解——后者得以窥见一个高等知识分子的虚荣、真诚和恐惧。 在拉维尔斯坦死后,齐克和拉维尔斯坦的学生罗莎曼结婚,在加勒比海边一次食物中毒的濒死体验中,回溯自己对 生命 和拉维尔斯坦的 思考 。
——————————————
描写美国当代知识分子知识困境最杰出的作家
索尔·贝娄最后一本杰作
人们不遗余力地从贝娄的小说《拉维尔斯坦》开始去窥探写《美国精神的封闭》的阿兰·布鲁姆的真实 生活 ——齐克(贝娄)接受拉维尔斯坦(阿兰·布鲁姆)的嘱托在其生后为其完成一本传记——这也是让《拉维尔斯坦》成为窥见美国高等犹太知识分子学院和精神生活绝好的文本。
媒体推荐:
贝娄极具分量的的新小说如此丰沛地充满他过去的如瀑布般的力量,多么令人惊叹……还有哪位伟大的作家能在八十高龄完成如此杰作?我猜,只有晚期的托尔斯泰。另外的,我只能想到托马斯·曼。
——詹姆斯·伍德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美国作家。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在蒙特利尔度过童年。1924年,举家迁至美国芝加哥。1933年,贝娄考入芝加哥大学。两年后,转入西北大学,于1937年毕业,并获得 社会学 和 人类学 学士学位。同年,赴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之后长期在大学执教。
出版于1953年的《奥吉·马奇历险记》使贝娄一举成名,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其后,他陆续出版《雨王亨德森》(1959)、《赫索格》(1964)、《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礼物)(1975)、《系主任的十二月》(1982)等。这些作品袒露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从侧面反映了美国当代“丰裕社会”的精神危机。此外,贝娄还出版过诸多中短篇小说集、剧本,以及游记。
在其创作生涯中,贝娄集学者与作家于一身,他在创作上继承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某些...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