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托马斯·奥格登(Thomas Ogden), 美国 当代 著名精神分析师,加州精神病高级研究中心院长。张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英语 语言 文化 教学 博士,曾多次 设计 并参与英汉双语教学和中美文化 交流 的课程及科研项目。一直从事英汉互译 工作 ,曾在美国某国家科研机构担任特邀翻译及特别撰稿人。内容简介
为什么梦是心智最重要的精神分析活动?那些未作出的梦与被打断的呐喊又意味着什么呢?
《精神分析 艺术 》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精神分析视角,通过解读弗洛伊德、克莱恩、温尼科特、拜昂等人与梦有关的作品,以及博尔赫斯的 小说 及弗罗斯特的 诗歌 ,探索了精神病 理学 是个体梦到自己体验能力崩溃的体现这一观念;重新解读了客体关系 理论 的起源,并讲述了自己的精神分析 写作 体验。在作者看来,精神分析并非仅仅是一种 技术 ,而更多的是一门艺术,是以一种充满 人性 和同情的态度对待病人,通过理解自身的相应情况来设身处地 地理 解病人,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每 个人 都是病人。
前 言
第一章精神分析这门艺术:导出未做之梦、延续被打断的呐喊
第二章我不会丢弃的东西
第三章客体关系论起源的新解读
第四章谈无法做梦
第五章什么是真实的以及是谁的想法?
第六章解读拜昂
第七章谈抱持与容纳、存在与做梦
第八章谈精神分析写作
序言
从一开始,写这《精神分析艺术》对我来说就有一种很亲切、很个人的感觉。写书的经历,感觉就像是在几年的 时间 跨度里,以我自己在当前 人生 阶段对精神分析的构想为题,给一位同事写了一系列的信件。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实践,甚至在我写作的过程中(或者说得更确切点,尤其是在我写作的过程中),都一直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里;这一点,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博尔赫斯(1970)说,他花了毕生的时间来重写他发表的第一本诗集。在此我与他深有同感:对那些我认为是精神分析最重要方面的部分,我不断试图将我的理解付诸语言;我试图说出它们是如何成为我本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并且也说出它们又是怎样成为我作为一名不断 成长 着的精神分析师的一部分的。这《精神分析艺术》代表了我这种终身长期努力的最新近的部分。
--------------------------------------------------------------------------------
文摘
这一章的主题是,精神分析作为一门艺术,其进程是一个不断自我创造的过程。精神分析是一种亲历的情感体验(1ivedemotionalexperience)。这种体验无法翻译,无法抄录,无法录制,无法理解,也无法付诸语言。体验就是体验。但我相信,关于这种亲历的体验,我们还是能够讲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的--我们仍然能够去 思考 分析师和病人之间在参与精神分析时所发生的一切。
我发现在自己思考的时候--我的很多想法都诞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一个很有用的 方法 就是,限定自己使用尽量少的 文字 去捕捉文义的精华。我的经验是,精神分析的作品就像诗歌一样,精辟的文字和意义集中在一起就能大展语言的力量,表述难达之意。在这一章里,我以一句高度浓缩的开场白来说明我所设想的精神分析的过程,然后再进一步更加充分地阐述那一整套高密度的理念。由于我所构想的精神分析法中的各个元素都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在这一章中的很多地方我都会回过头去反复阐述,或是暂时不按顺序跳跃 性 地解说(也许这正映射出精神分析体验本身的运行方式)。在本章结尾处,我将详尽地介绍自己的一次分析经历,其中我和我的病人能够一起思考、探讨,并且延续(过去)未能作出以及被打断的梦。
一个人到一位精神分析师那里去咨询,因为他的情感正经历着痛苦,而他自己并不知道,他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他无法做梦即他不能做无 意识 的。
托马斯·奥格登(Thomas Ogden),美国当代著名精神分析师,加州精神病高级研究中心院长。
张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学博士,曾多次设计并参与英汉双语教学和中美文化交流的课程及科研项目。一直从事英汉互译工作,曾在美国某国家科研机构担任特邀翻译及特别撰稿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