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鼓应 一九三五年生,福建长汀人。 台湾 大学 哲学 系及哲学 研究 所毕业。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和 北京 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北京大学 人文 讲席教授。主编《道家 文化 研究》学刊,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尼采新论》、《存在主义》、《 庄子 哲学》、《 老子 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黄帝四经今注今译》、《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 思想 》、《道家易学建构》、《管子四篇诠释》等论著。另 出版 《失落的自我》、《殷海光最后的话语》、《耶稣新画像》、《言论广场》、《 古代 呼声》等作品。内容简介
《道家的人文精神》汇集了作者从1995年到2011年撰写的十一篇文章,在“道家的 社会 关怀”和“老庄的人文思想”两个主题下,深入挖掘了道家最独到的哲学精神,阐发了作者对道家人文情怀的诠释。《道家的人文精神》文笔优美,见解卓绝,深入浅出,是一部大气磅礴的力作。
作者心语
◆老子是将文化层面的人文 思考 带进哲学领域的第一人。以 宇宙 规模来把握人的存在意义,是老庄 理论 思维 的一大特色。
◆儒家讲和谐,着重于纳入“礼制”的范围;墨家讲和谐,着重在人人发挥“兼爱”的互助精神;法家讲和谐,着重在法制的实施与履行。如果我们从哲学的角度来考察,儒、墨、法是在 政治 社会的层面来提出人际关系如何和睦相处,也就是说,儒、墨、法各家在“人和”的范围内提出和谐的主张;而道家不只重视“人和”,还从一个更为宽广的思想视野出发提出“天和”,也就是说,道家所关注的人间的和谐是由宇宙的和谐推衍而来的,道家所关注的社会秩序是由宇宙秩序推衍而来的。
陈鼓应 一九三五年生,福建长汀人。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毕业。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主编《道家 文化研究 》学刊,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尼采新论》、《存在主义》、《庄子哲学》、《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黄帝四经今注今译》、《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道家易学建构》、《管子四篇诠释》等论著。另出版《失落的自我》、《殷海光最后的话语》、《耶稣新画像》、《言论广场》、《古代呼声》等作品。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