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Ellen Oxfeld, 美国 哈佛大学博士,美国佛蒙特州明德大学 社会 人类学 系教授,嘉应学院客家 研究 院特约客座教授。内容简介
人类 学家在研究道德话语时会感到特别棘手,因为叙述与检验一种 文化 的道德话语很容易被误解为要对那种话语所暗示的“道德”进行评判,而这恰恰不是人类学家的使命所在。但是,在文化种类多样、范围宽广的 中国 ,研究道德话语却十分必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 经济 生活 与伦理 价值 观发生了剧烈变化。在不少国人眼中,传统的道德体系已经趋于瓦解。那么,留存于中华文化达千百年之久的道德话语是否也跟着消失了呢?
在《饮水思源(一个中国 乡村 的道德话语)》中,欧爱玲教授对广东梅县客家乡村——月影塘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人有关道德互惠的观念并未就此冻结。作为它们表现形式和外在内容的道德话语,反而随着 时间 推移与 环境 场域的革新不断 进化 ,有时甚至超越一般意义上的等级秩序指向而变得极富弹性。月影塘的 故事 ,或许正是城镇化经济辐射之下乡村社会关系在特殊文化背景中动态演变的缩影。
Ellen Oxfeld,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美国佛蒙特州明德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特约客座教授。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