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大塚柳太郎 日本 的人類生態學者,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東京大學醫學部教授退休。 應地利明 日本著名 地理 學者,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立命館大學文學部教授退休。 森本公誠 華嚴宗僧侶、穆斯林學者、京都大學文學部博士,歷任京都大學文學部講師、龍谷大學特任教授、東大寺長老等職。 松田素二 著名人類學者、京都大學教授。專攻社會人類學,曾獲東畑精一紀念賞。 朝尾直弘 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曾獲每日出版 文化 賞特別賞、紫綬褒章。 福井憲彥 學習院大學名譽教授,年鑑學派著名學者。専長歐洲 近代史 、法國史、歐洲現代 歷史 學。 杉山正明 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名譽教授。曾於一九九五年獲得三得利學藝獎與司馬遼太郎獎,二○○六年獲頒紫綬褒章,二○○七年獲日本學士院獎。 青柳正規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日本學士院會員。專長美術 考古 學。曾任獨立行政法人國立美術館理事長、國立西洋美術館館長、文部科學省文化廳長官。 陣內秀信 建築史家,法政大學名譽教授。因義大利 城市 史研究的功績,獲頒「義大利共和國功績勳章軍官勳位」,以及羅馬大學名譽學者。 隆納.托比(Ronald Toby) 哥倫比亞大學日本歷史博士。曾任教於伊利諾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慶應義塾大學和東京大學。 【審訂、導讀者簡介】 周樑楷 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美國水牛城紐約州立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研究專長為 近代 歐洲 思想 史、影視史學、西洋史學史。 譯者簡介 張家瑋 政大日文系畢業,輔大譯研所修畢。譯作有《興亡的 世界 史01:人類 文明 的黎明與黃昏》、《史實新發現,博覽日本史》、《工廠 管理 實務》等。 林巍翰 畢業於清華大學和關西外語專門學校。喜愛日本的歷史、文化和 旅行 ,現為全職譯者。譯作有《超圖解 世界史 》、《金正恩的外交遊戲》等。内容简介
人類的歷史就是「移動與定居」的歷史
宗教 的衝突與共生╱海洋與 全球 化╱非洲的世界史新 定位 ╱百億人口的警訊……
超越對立與紛爭的全新視野,探究人類未來應該前進的道路。
要釐清現代人面臨的問題,必須先對歷史提出質疑!
從人類踏出非洲開始,「歷史」經過無數次的「興亡」,現在正是人類史上彼此連結最為緊密的時代。儘管如此,世人依然無法杜絕某國獨占利益,也無法制止某些國家的傲慢;財富集中於部分人群,結構性貧困或差距仍隨處可見。事實上,不只有經濟問題,舉凡環境問題、異常氣候、暖化現象……等等,任何一項議題如今都已非一國可以單獨解決或迴避的――如今的我們正走向地球上的 生命 能否延續都成問題、風雨同舟的危機時代。
正因為身處這種危機時代,更應該以歷史知識的累積為基礎,尋求新的世界觀。在世界成為一個整體後,如何書寫全球化時代下的世界史?究竟,對於現代人所面臨的問題,「歷史」能夠給予我們什麼解答?
■源出非洲的 蒙古 人種與高加索人,如何選擇定居或走入海洋?
因為海洋擴散,世界版圖有了整合的機會,也帶來近世的各種問題。
一百八十萬年前,人類的祖先首度離開東非大裂谷。歐美的古人類學研究者借用《舊約聖經》的「出 埃及 記」,將此稱之為「源出非洲」,自此往歐亞大陸內部擴散。其中一支蒙古人種約於五萬年前抵達大洋洲、約於一萬年前抵達南 美洲 最南端,人類的擴散前線觸及遼闊的海洋,現存人類的「移動與定居」自此告一段落,換言之,海洋就此在人類史中正式登場。
後來,同樣源出非洲、往西移動的高加索人種遇到海洋選擇止步,但是往東移動的蒙古人種卻選擇走入海洋,為何會發生這樣的差異?這是因為蒙古人種在海洋的擴散發生於「溫海」,而高加索人種在海邊停步是因為碰到「冷海」――海水溫度的差異在人類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直到高加索人也加入海洋擴散的行列之後,陸域與海域的定居╱移動定義開始分明,世界的樣貌也因此改變,進入殖民時代,海洋成為版圖擴張的途徑。原本海洋是自由的空間,無涉於領土觀念;因此,身為海域與陸域銜接點的港口城市,其重要性便不言可喻。
■宗教一旦與 政治 掛勾,便容易引發權力支配的競逐。
以寬容的心包容各種不同的宗教,是否能有建設亞洲共同體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以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為榮,並在其中找到生命的意義。然而,有時也會發生無限放大自己的價值觀,毫不在意他人的感受,甚至產生出優越感的情形,從而做出和正義背道而馳的行為。如果這樣的信仰與權力及財富相互結合,將會形成力量豐沛、具有排他性的人類集團,並躍上歷史的舞台。人類的歷史其實也是一部戰爭史,以不同的宗教信仰為理由而發動的戰爭,實在是不可勝數。
在當今,整個世界以經濟活動為基礎進行著全球化。宗教和文化的藩籬漸失,一切都處於流動的狀態。而亞洲曾孕育出儒教、道教、 佛教 、伊斯蘭等具有普遍性的宗教和思想,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這些宗教和思想傳播至各地,在不同地區形成了多層次的文化基礎。以上這些嘗試,真的有可能成為形塑亞洲共同體的契機嗎?
在這之中遇到的難題是,一旦碰到爭奪資源這類國家利益,國族主義就可能抬頭;另外,當信仰的內容發生衝突時,宗教共同體就得面對最直接的危機。可見,宗教雖然有助於獲得統治權,但若是缺乏基本的凝聚力(連帶意識),則難以形成共同體。
■從非洲看世界──經過奴隸貿易和殖民地統治,
對非洲脫貧的開發援助,是否仍帶有父權制的偏見?
從十五世紀到二十一世紀的數百年間,在全球中心不斷改變、新的世界秩序不斷建立的過程中,非洲一貫處在最邊緣的角落。有些時候,非洲是強權壓榨和統治的「目標」,奴隸貿易和殖民地統治完全是為了白人的利益,而否定了非洲 人生 存的價值;有時它又是外國出於善意和責任而援助的「對象」。開發援助則是為了幫助非洲脫貧,對非洲人伸出友誼之手。然而諷刺的是,看似天秤兩端的作為,都是把非洲社會和非洲人做為介入的對象進行「客體」化,而不是以幫助(有時則為統治)自己社會那般,做為「主體」來對待。
在今天的全球化世界結構中,非洲被賦予提供新的礦物資源的任務;從這個意義上,非洲並沒有跳脫出五百年來於世界史中一直扮演的角色。而我們必須從新的角度來看,非洲社會中固有的智慧和制度,不只是解決非洲問題的良方,對現代世界和人類的未來而言,也是筆珍貴的知識遺產。
■如何重新認識「歷史」的繁榮與衰退?得出支撐人類前進的解答?
針對文明的「後續」,從內部與外部,多角度的切入。
回顧世界史可知,自從西歐於十八至十九世紀崛起以後,伴隨著所謂的「文明化」,野蠻與暴力、殺戮與破壞愈發激烈,規模日益擴大。其中的是非對錯究竟該如何解釋?孰輕孰重?而經過漫長歷史的發展,未來地球如何迎接「一百億人口」的時代?「海洋」對人類史的發展有多重要?「宗教」又為人類社會帶來了什麼?人類的起源地「非洲」會再度給我們什麼啟發?本書嘗試替「全人類」該走的道路給出提示。
本系列始終從東亞的視角出發,在超越地域限制、長時間的跨距下,建立全新觀看世界史的視野。因此需要跳出傳統的 西方 與東方視角,以多元的歷史主體為目標展開世界史的敘述。這是「來自日本的世界史」所持有的可能性,並進一步提出建構「世界史學」的方案,從而超越本國史與外國史的 思考 ,將目光投向世界。
■《人類該往何處去》能夠帶給台灣讀者什麼啟示?
本系列前面幾卷,已經從各種觀點看過海洋的功能。海洋的功能,無論是在 地中海 世界,還是在東 印度 公司主導的時代,其重要性都毋庸置疑。
在國別史的史觀強勢的時代,海洋的存在往往受到輕視,人們傾向於將海洋認定為國與國之間的阻礙。但今天,海洋被視為各地之間聯繫的手段,有時甚至被比喻為海洋高速公路,猶如一條廣大的帶狀區域,為各地建立關連性,其貢獻逐漸受到肯定。本卷最後再一次以「海洋」為主題,專章論述「海洋」對人類的意義,值得海島國家的讀者深入思考。
■本書的啟示是:
如今世界各國依然在海洋劃分地盤,爭相確保資源與財富。這是非常陸域的思維方式。如何才能解決這種現代國家政治的匱乏?思考這道難題,重點在於從歷史上探討海洋對於人類的意義,並從中得到啟示。
在人類史上綿延不絕的「移動與定居」之中,陸域是著重於「定居」的歷史場景,海域是著重於「移動」的歷史場景。在〈主宰─從屬〉關係之中,同樣是人類的舞台,著重於「移動」的海域比陸域更為自由。
大塚柳太郎
日本的人類生態學者,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東京大學醫學部教授退休。
應地利明
日本著名地理學者,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立命館大學文學部教授退休。
森本公誠
華嚴宗僧侶、穆斯林學者、京都大學文學部博士,歷任京都大學文學部講師、龍谷大學特任教授、東大寺長老等職。
松田素二
著名人類學者、京都大學教授。專攻社會人類學,曾獲東畑精一紀念賞。
朝尾直弘
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曾獲每日出版文化賞特別賞、紫綬褒章。
福井憲彥
學習院大學名譽教授,年鑑學派著名學者。専長歐洲近代史、法國史、歐洲現代歷史學。
杉山正明
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名譽教授。曾於一九九五年獲得三得利學藝獎與司馬遼太郎獎,二○○六年獲頒紫綬褒章,二○○七年獲日本學士院獎。
青柳正規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日本學士院會員。專長美術考古學。曾任獨立行政法人國立美術館理事長、國立西洋美術館館長、文部科學省文化...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