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朱玲玲,1982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 外交 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兴趣在 当代 法国 文学 理论 、 美学 等。曾在《 外国 文学》、《文艺 理 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过关于布朗肖、利奥塔、福柯的 论文 数篇。内容简介
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1907—2003),法国著名作家、 思想 家、 哲学 家。布朗肖1923年升入斯特拉斯堡大学, 学习 德语和哲学,1925年与终身挚友伊曼纽尔·列维纳斯相遇。在学习哲学的列维纳斯引介下,布朗肖开始接触现象学和海德格尔,又经由海德格尔,布朗肖深化了作为他核心论题的 死亡 哲学。1929年,布朗肖动身前往 巴黎 ,以《怀疑论者的独断主义概念》在索邦大学学成学业。他的作品深深 影响 了法国思想界,尤其是后 结构 主义的哲学家,例如雅克·德里达等。《走出“自我之狱”》作者研读与参考了布朗肖著作的大量著作,就布朗肖哲学的神学来源、 语言 观、死亡观、他者观、文学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依托布朗肖本身的著作文本,分析了他与当代其他哲学家海德格尔、列维纳斯、巴塔耶、米歇尔·福柯之间的联系,给了读者一个全面的、细致的布朗肖思想的分析。
朱玲玲,1982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外交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兴趣在当代法国文学理论、美学等。曾在《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过关于布朗肖、利奥塔、福柯的论文数篇。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