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天下 | 免费精选资源分享

从《共同纲领》到“八二宪法”

出版刊物 2024-12-10 1090 0


作者简介

翟志勇,清华大学 法学 博士、哈佛大学东亚 法律 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现任北京 航空 航天 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代议制的基本原理》,译有《身披法袍的正义》等。

从《共同纲领》到“八二宪法”

内容简介

《从《共同纲领》到“八二宪法”》的核心问题意识是, 现代 中国 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宪法,以及宪法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新中国宪法史一路磕磕绊绊,终于在以“八二宪法”为开端的改革宪法阶段稳固下来,“八二宪法”是否仍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时代的大变革?

★重新梳理看似“失败的遗产”的中国宪法史,藉此透视现代中国的建构路径,理解“宪法何以中国”。

★以 历史 主义的视野和 方法 ,内在地描述中国宪法的动态演进过程,但并未被浪漫主义的 民族 文化 诉求诱惑,而是转向以历史为公器的普遍主义反思。

★不仅关注中国宪制的发生学,也关注 世界 法权秩序的重建, 思考 中华民族成为世界历史民族的使命。

比起 美国 稳步演进的宪法史,中国几经更迭的宪法史,看似是一笔“失败的遗产”。但问题是,人们是否可以抛开历史而理解现在?是否可以凭空制造出理想的宪制?所谓“失败的遗产”难道不是妄想凭空制造出“美丽新世界”的产物吗?抛开这笔“遗产”,人们是否有可能理解新中国宪制的本质以及构想 未来 宪制的可能方案?

中国宪制的发展必然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看似截然的断裂,实则有内在的关联;未来中国的宪制更不可能抛弃与这笔“遗产”的历史联系,甚至可以说,只能从这笔“遗产”中生发出来。

《从《共同纲领》到“八二宪法”》旨在探究一个困扰中国人一百多年的问题,那就是“宪法何以中国”:

——为什么自清末以来,中国需要现代宪法这么一个 西方 舶来的“劳什子”?

——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宪法,以及宪法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

——新中国宪法史一路磕磕绊绊,终于在以“八二宪法”为开端的改革宪法阶段稳固下来,但“八二宪法”是否仍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时代的大变革?

——既往的宪法史(的经验教训)是否足以让国人据此 设计 一套 社会 主义宪法演进的基本法?

翟志勇,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哈佛大学东亚法律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代议制的基本原理》,译有《身披法袍的正义》等。

下载地址

本站夸克网盘精选资源合集:https://pan.quark.cn/s/936c760dd840

冲上云霄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链接:https://www.80srz.com/pantx/43903.html

(1)
收藏 (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 支付宝 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