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天下 | 免费精选资源分享

生命的起源

出版刊物 盘天下 2024-12-10 589 0


作者简介

刘大可,1987年出生于呼和浩特, 2011 年本科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 计算机信息 技术 学院, 2014 年硕士毕业于 中国 传媒大学 动画 与数字 艺术 学院。自 2016 年底开始活跃于新浪 微博科普人文 艺术领域,“刘大可先生”是他的ID,这是他的DI Yi本书。

生命的起源

内容简介

我们要讲的 故事 实在太老,又太新了。

这《 生命 的起源》要讲述的事情发生在40多亿年前的冥古宙,那时候整个太阳系也才刚刚安定下来,地球的一天只有9个多 小时 。月亮距离地球也比今天近得多,在天空中占据的面积足有太阳的9倍大,它正对地球的那一面上还有许多尚未冷却的岩浆海,焕发着暗红色的光,如同一只愤怒的眼睛。地壳还带着凝固时的余温,活跃的地质 运动 此起彼伏,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大气中的降水汇集成了年轻的 海洋 ,海水是弱酸性的,与今天的成分相当不同。

总之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而如今一切生命的共同祖先,DI Yi批细胞,正是在这样陌生的 世界 里出现的。根据 2017 年找到的新证据,最初的生命大约诞生在42.8亿年前到37.7亿年前的深海热液喷口,而地球是在45.4亿年前形成的。如果沿用那个 经典 的类比,把地球的 历史 浓缩成24小时,那么,这《生命的起源》讲的就是凌晨3点钟之前的事情。

但在这个故事之后的整个“白天”,地球上的生命大都是些显微镜才能看清的单细胞 生物 ,宏观的 动物 直到6亿年前才渐渐繁荣起来,那已经相当于晚上八九点的光景了。至于被无数 科学 读物津津乐道的“ 进化 奇观”,更是集中在现存的动 植物 身上,那些独特的性状通常只有区区几百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历史,都是那浓缩的24小时里最后几分钟的事情。

你看,这《生命的起源》要讨论的东西,的确是非常古老的。

所以,如果要追究遥远的冥古宙是如何出现了DI yi批细胞,我们必须拥有先进的技术,能够潜入细胞里面的微观世界,从那形形色色的分子与反应中探寻起源的蛛丝马迹。因此,你会在这《生命的起源》里看到 生命科学 在最近60年中取得的许多成果,尤其是最近20年来的突破,其中的大部分还没来得及与公众“见面”。

你看,这又必然是崭新的东西。

在这古老与崭新之间,这《生命的起源》最雄心勃勃的地方,就是要给出一个其他科学读物都不曾给出的完整回答,这个回答不再是面对海洋与星空的浪漫畅想,而要从无机世界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开始,一步一步地讨论活跃的有机物要如何产生,遗传 基因 和新陈代谢要如何建立,直到DI Yi个细胞出现并成熟,获得独立生存的能力。

我们不能从哪一次研究,或者哪一位研究者那里获得一个完整的答案,而必须调查生命科学的众多领域,搜集不同研究者对每个子问题的回答,再设法像拼拼图一样,把这些局部的回答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回答。

40亿年前那个诞生了生命的 环境 也超越了所有人的 生活 经验——它不但是古老的,而且是微观的。那是一个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分子间的电磁作用却强大得不可抗拒,物质的运动充满了随机性,在不可测量的瞬间里飘忽闪现的诡异世界。

要理解它,我们就会不可避免地接触许多陌生的知识,尤其是要接触许多 化学 的术语,这或许会让有些读者感到厌烦与抵触,但这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我们已知的一切生命都是化学反应的集合,要了解它的起源却不想接触化学,这与修建空中楼阁是同一种不可能的贪婪。

但愿这会成为一本值得你在许多年里反复 阅读 许多遍,仍能找到新的收获的书。

---------

【编辑推荐】

赠送海报(阅读导图+生命起源的图景)

廖祥忠、马伯庸、邢立达、河森堡、刘朋昕诚挚推荐!

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在40亿年前是怎样诞生的?这《生命的起源》要回答“生命源自何处”这个生命科学的根本问题。在中文读物中,你再难找到把这个问题讨论得更全面的。

作者亲自绘制的大量形象鲜明的图示,轻松愉悦的文笔阐释深刻 有趣 的知识,图文结合,生动有趣。

----------

请不要把这当作一本常规的“科普书”。

因为如果那样,你会期待这《生命的起源》用 通俗 易懂的 语言 ,把一些确定的科学结论转达给你,解答一些你想不通的问题,让你明白“背后的规律原来是这样的”,得到一种豁然开朗的领悟感。

这种领悟当然是很好的事情,“给出确定的回答”也正是科学在公众心目中关键的魅力,它消除了许多的惶惑,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掌握本质的自信,这种自信也是我们迫切需要的精神。

但请不要以为科学只敢说确定的东西,不要忘了科学是“ 认知方法 ”,是 人类 探索未知的不可替代的工具,科学更加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它抵达了怎样一处从来没有企及的秘境,在那里邂逅了怎样光怪陆离的现象,收获了怎样新奇的知识。我们在课本上,在科普作品里看到的那些“确定”的知识,都是科学远征归来,陈列在展厅里的标本,如果以为这些静止的标本就是科学的全部,那就未免错过了太多的风景与奇遇。

所以,你手中的是一本“科学读物”,因为它并不耽溺于那座宏伟的、已经落成的科学大厦,它想要大着胆子,带你去看看科学在人类的认知边界上,在探索“生命起源”的道路中,我们已经发现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它并不畏惧科学那尚不明确的一面,乐于给你引荐纷纭的假说。它要提醒你,科学从来不是唯唯诺诺,只负责“正确”的东西,即便对于那些尚无定论的未知问题,科学的回答也总比其他的回答更深刻、更扎实、更可信。

---------

【名人推荐】

读过这《生命的起源》,觉得语言流畅, 逻辑 严谨,视角独特,颇具探索的精神,我为有这样的学生感到欣慰,更对这《生命的起源》背后,那些科学前沿的智者由衷的钦佩。

——廖祥忠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

追溯本源,乃是深藏在人类基因中的天性。寻找过去的动力,反而会引领我们迈向 未来 。偶开天眼觑红尘,方知身是眼中人。这《生命的起源》就像偶开的天眼,我们从中看到的,是自己从烟灰走向智慧的奇妙历程。

——马伯庸 作家·人民 文学 奖、朱自清 散文 奖得主

这《生命的起源》太好了,虽然对非生化背景的人稍有些挑战,但却是极少见的、正儿八经说生命起源的、逻辑清晰的书。而且因为是国人所写,在很多细节处,没有引进版那层戳不破的窗户纸。我会向我所有的学生,所有对大 自然 ,对 生物学 感兴趣的朋友推荐这《生命的起源》,从一顶原始的烟囱,到自私的RNA,再到我们为什么放弃永生。一场知识盛宴,一幅万物浮世绘,我真是太喜欢这《生命的起源》了。

——邢立达 青年古生物学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部书很有野心,作者试图在生命领域里去追问底层的所以然。这个世界上的生命有着共同的源头,所以生物之间的互动,抽象上看,就好像是那个原初的生命与自己相处的方式,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这就是《生命的起源》想要回答的问题。

——河森堡 《进击的智人》作者

把一个学术问题讲清楚是很难的事情。刘大可先生不是生物学科研从业者,但出于好奇深读文献,多方求问,把生命起源这个很宏大的科学问题搞清楚,已经相当难得。他愿意把弄懂的事情写下来,花心思作图,这就更难得了。

——刘朋昕 上海 科技 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下载地址

【新用户手机夸克APP转存可以获得1TB免费空间】

夸克网盘「电影」精选合集:https://pan.quark.cn/s/0755e002f4b6

夸克网盘「纪录片」精选合集:https://pan.quark.cn/s/8c76cd47e8be

夸克网盘「短剧」精选合集:https://pan.quark.cn/s/0f27fae4301e

夸克网盘「音乐」精选合集:https://pan.quark.cn/s/c999e39a7f49

夸克网盘「教程」精选合集:https://pan.quark.cn/s/27984fcacdad

夸克网盘「书籍」精选合集:https://pan.quark.cn/s/2532536273dd

冲上云霄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链接:https://www.pantx.cn/43202.html

(0)
收藏 (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 支付宝 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