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天下 | 免费精选资源分享

最寒冷的冬天

出版刊物 2024-12-07 1179 0


作者简介

大卫•哈伯斯塔姆,193 4 年生于纽约市,195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 6 0年入《纽约时报》华盛顿分社,投入广泛的 美国 民权 运动 报道中,1962年成为该报驻越南西贡特派记者。他是美国知名 传播学 者以及 历史 学家,美国战地 新闻 记者,最受美国人尊敬的记者之一,“水门事件”揭发人伍德沃德称其为“记者之父”。1964年,30岁的哈伯斯塔姆因由西贡发回的新闻报道而荣膺当年的普利策奖,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因此称其为“国家叛徒”。哈伯斯塔姆曾先后创作了二十多本畅销书,其中包括《最寒冷的冬天》《出类拔萃之辈》。200 7 年4月23日,哈伯斯塔姆在为他的下一本书进行采访途中因车祸罹难。

最寒冷的冬天

内容简介

朝鲜 战争 的真相 现在终于可以说了

两次普利策奖获得者、国著名记者大卫•哈伯斯塔姆的绝笔之作

一场令美国人永远无法抹灭的战争 记忆

一场需要被铭记的惨痛战争 20世纪最难忍受的局部战争

骁勇强悍的将领对决 刚愎自用的美军本色 惊险离奇的激战场面

悲情的记述 偶像的破灭 错位的战争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首度全面揭秘朝鲜战争内幕!

☆朝鲜军队被联合国军追击,溃不成军之际,斯大林为何不派兵支援朝鲜?毛泽东、斯大林以及金日成之间又有何恩怨?

☆ 当 中国 三十万大军在鸭绿江畔集结时,华盛顿为何仍错误地认为中国不会出兵?

☆ 据毛泽东所说,当时举国上下只有一个半人(一个是毛泽东自己,另外半个是周恩来)支持出兵朝鲜,他为何仍力排众议,坚决派兵入朝?

☆ 麦克阿瑟为何一心要把战火烧到鸭绿江?在进军的过程中,他为何又要分割兵力,以至美军节节败退?

冷战 背景下,焦点东移。三八线上的一声枪响,不仅让大国领袖夜不能寐,也让数百万 生命 集于一时一地。该不该打?如何打? 战略 的考量和战术的 决策 互有影响。大国之间的 政治 博弈 影响战争的起承转合,将士的临场表现影响各国的政治决策。除了意识形态的抗争,还有地缘政治的考量, 苏联 虽未曾直接介入,但其对于局势的影响不可忽视,因为是苏联在 领导 一个阵营抗衡另一阵营,因为是斯大林的零散言论影响了战争的结束 时间 ,一直忽略朝鲜半岛的美国犯险登陆,目的在于捍卫 资本 主义阵营的信心,而临近朝鲜的中国必须用这场战争来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新生政权,同时在美苏两个大国之间赢得自己的地位。

一直以来,美国人对朝鲜战争不忍言说。《最寒冷的冬天》是60年来美国知识界对朝鲜战争最有力的 思考 ,作者描述了朝鲜战争期间半岛内外的各个国家正确或错误的决策,详尽刻画了战场内外的主角与配角。在其笔下,战争的惨烈撼人心魄,错误的决策让人扼腕,美军的骄横无一遗漏。

大卫•哈伯斯塔姆,1934年生于纽约市,195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60年入《纽约时报》华盛顿分社,投入广泛的美国民权运动报道中,1962年成为该报驻越南西贡特派记者。他是美国知名 传播 学者以及 历史学 家,美国战地新闻记者,最受美国人尊敬的记者之一,“水门事件”揭发人伍德沃德称其为“记者之父”。1964年,30岁的哈伯斯塔姆因由西贡发回的新闻报道而荣膺当年的普利策奖,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因此称其为“国家叛徒”。哈伯斯塔姆曾先后创作了二十多本畅销书,其中包括《最寒冷的冬天》《出类拔萃之辈》。2007年4月23日,哈伯斯塔姆在为他的下一《最寒冷的冬天》进行采访途中因车祸罹难。

下载地址

闲趣赚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链接:https://www.80srz.com/pantx/36255.html

(0)
收藏 (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