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赵现海, 中国 社会 科学 院 古代 史研究所研究员,古代 通史 研究室主任,2020—2021年挂任武威市凉州 文化 研究院副院长,入选2019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 思想 文化青年英才”,兼任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教育 部中外 语言 合作交流中心新汉学计划学术顾问、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韩 国学 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武威市凉州 文化研究 院兼职研究员。长期从事长城史、 明史 与中国边疆史的研究,著有《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明长城时代的开启》《十字路口的长城》《十字路口的 明朝 》。《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一书获第五届“郭沫若中国 历史 学奖”三等奖。合著、合编有《中国通史大师课》等,发表论文90余篇。内容简介
历史研究不仅应重视 时间 性因素,还应考虑空间性因素。在 西方 话语体系影响下,关于国家形态的研究,往往从具有浓厚西欧历史烙印的 民族 国家出发。但在古代 世界 尤其是古代中国,拥有广阔疆域、多种族群、多元文化的“王朝国家”,在历史上发挥着更为长期而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的王朝国家,是国家形态与王朝体系的结合体,相当于民族国家与区域国家秩序,乃至 全球 国际秩序的结合体。王朝国家一方面具有整体性的发展优势,但另一方面长期存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乃至冲突与对立,边疆地区成为威胁王朝稳定的主要“历史爆点”。在西欧民族国家“轻装上阵”,开展整体社会动员的同时,同一时期的明朝仍然延续了王朝国家形态,一方面继续推动 经济 、社会、文化的整体发展,但另一方面却难以形成整体变革,甚至将主要精力投入边疆治理,政权仍然灭亡于来自边疆的威胁。民族国家与王朝国家的不同道路,构成了 近代 时期中西分途的历史根源。
赵现海,中国 社会科学 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古代通史研究室主任,2020—2021年挂任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入选2019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兼任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新汉学计划学术顾问、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长期从事长城史、明史与中国边疆史的研究,著有《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明长城时代的开启》《十字路口的长城》《十字路口的明朝》。《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一书获第五届“郭沫若中国 历史学 奖”三等奖。合著、合编有《中国通史大师课》等,发表论文90余篇。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