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天下 | 免费精选资源分享

邓晓芒点评 图像与本质

出版刊物 2024-12-07 689 0


作者简介

耿涛,笔名屋子,19 7 6 年生。1995-2005年,保送 中国 人民大学首届文史哲试验班,师从黄克剑先生,先后获 文学 学士(1999)、 哲学 硕士(2002)、文学博士(2005)。创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文学刊》。有 书法 、篆刻作品在 北京 炎黄 艺术 馆展出(1996)。现任教于对外经贸大学中文学院,讲授“ 西方 文论”、“书法艺术”等课程。《问道》辑刊编委、中国中 外文理论 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博士论文《图像与本质——胡塞尔图像意识现象学辨正》获2006年度“熊伟青年 学术 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在《哲学 研究 》、《问道》、《 德国 哲学》、《东南学术》等刊物发表论文十数篇。学术兴趣主要为现象学、 美学 、中西 文化 比较。

邓晓芒点评 图像与本质

内容简介

《邓晓芒点评·图像与本质:胡塞尔图像意识现象学辨证》内容简介:根据胡塞尔的分析,一个完整的图像意识是由三个客体化立义的内在统一来完成的,即图像事物立义、图像客体立义和图像主题立义。就图像事物而言,我们具有的是一个普通感知,我们得到的是一些色块、线条,画布等等。在这个立义中,我们还没有看到“图像”,而图像客体立义就使这样的一个“图像”显现出来。它使我们在面对(比如说)一幅油画时,看到一个或生动、或呆板、或清晰、或模糊的“像”。这个立义并不是一个感知,而是一种想象;但也不是一个普通的想象——而是一种奇特的“感知性想象”。因为它被天然地编织进一个“图像主题”。图像主题立义是一种想象,它在图像意识之中也不是普通想象,因为它是一个“不显现者”,即我们并不是在看图像时直接想象到一个处于想象中的感知的“现实之物”。图像主题与图像客体立义处于一种内在的相互作用、相互成全的交织之中。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另一个也不能发生。

耿涛,笔名屋子,1976年生。1995-2005年,保送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文史哲试验班,师从黄克剑先生,先后获文学学士(1999)、哲学硕士(2002)、文学博士(2005)。创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文学刊》。有书法、篆刻作品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展出(1996)。现任教于对外经贸大学中文学院,讲授“西方文论”、“书法艺术”等课程。《问道》辑刊编委、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博士论文《图像与本质——胡塞尔图像意识现象学辨正》获2006年度“熊伟青年学术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在《哲学研究》、《问道》、《德国哲学》、《东南学术》等刊物发表论文十数篇。学术兴趣主要为现象学、美学、中西文化比较。

下载地址

闲趣赚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链接:https://www.80srz.com/pantx/35824.html

(0)
收藏 (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