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雅各.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 1818-1897),出身瑞士巴塞爾望族,在 柏林 大學跟隨當時德意志最有學術聲望的學者研讀歷史與藝術史,是西洋史上第一位將 文化 史與藝術史結合起來研究的偉大史家,也是奠定現代學術文藝復興研究的開山祖師。在經歷歐洲十九世紀急遽變動的歷史環境和 政治 與 宗教 對立帶來的不安後,布氏深切體認到「個人主體意識醒覺」及公民社會應致力於優質文化藝術建立的重要,因此藉著「文藝復興」這個概念,力倡尊重個人主體 性 與文化創造主體性的價值觀。面對德意志軍國主義日益猖獗,布克哈特一生淡泊,以巴塞爾大學歷史系教授一職終身奉獻在家鄉同胞的 文化史 與藝術史 教育 上,希望藉此提升同胞認知 思考 的素質,使之具有高尚能力共同營造優質公民社會。德國哲學家 尼采 曾親筆致函,稱他為「最偉大的老師」;著名的荷蘭文化史家賀伊清哈亦高度肯定布氏是「十九世紀最有智慧的心靈」。
譯注者:花亦芬
花亦芬,台北市人。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畢業後赴德國,從大學部開始研讀西洋藝術史,獲德國科隆大學(Universität zu Köln)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與博士。是國內少數專精歐洲文藝復興藝術史、文化史、宗教史,與十九世紀德意志 浪漫 主義、歐洲基督教藝術文化史的學者。曾任教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目前為國立陽明大學專任副教授,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及東吳大學歷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除了為台灣的西洋藝術史與西洋文化史教學耕耘播種外,與文藝復興研究相關的學術論文發表質量亦相當可觀,其中包括〈瓦撒利論「淺平浮雕」──以東拿帖羅的浮雕創作為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1本第4分)、〈跨越文藝復興 女性 畫像的格局──《蒙娜麗莎》的圖像源流與創新〉(《臺大文史哲學報》55期)、〈聖徒與醫治──從St. Anthony與St. Sebastian崇拜談西洋藝術史裡的「宗教與醫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古今論衡》14期)。研究取向注重藝術史、宗教史、文化史跨領域研究,是年輕一輩十分專注於從事歐洲藝術文化研究的學者。2006年底即將出版《藝術與宗教──義大利十四至十七世紀黃金時期繪畫》(台北國父紀念館特展解說圖錄)。
内容简介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文化》是歐洲文藝復興研究真正的奠基之作,也是開啟現代文化史研究寬闊視野最重要的史學 名著 。雖然本書出版至今已近一百五十年,仍是進入歐洲文化史與文藝復興史堂奧最經典的鉅作。
布氏從人之所以為人的角度,以及亂世中 人性 欲求無端氾濫的真實面,重新思考「權力」、「文化」與「信仰行為」的本質,相當鮮明地點出義大利文藝復興文化不是政治黃金時代的產物,而是在無止盡政治動盪裡,由具有高度創造力的文化菁英,與深切了解文化藝術重要性的有識之士合作打造出來的文化高峰。
過去華文 世界 雖已有本書譯本,但都是從其他外文轉譯而來,本譯注是第一本真正從原文(德文)翻譯過來的中譯本。本中譯本不僅譯文流暢,對原書文意掌握相當精確,譯注者也付出許多心力注解說明,幫助讀者更容易掌握布克哈特 思想 的精髓。譯注者所寫的導讀〈寫給故鄉的書〉文筆、內容均引人入勝,又深具學術價值,特別值得推薦。
作者:雅各.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
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 1818-1897),出身瑞士巴塞爾望族,在柏林大學跟隨當時德意志最有學術聲望的學者研讀歷史與藝術史,是西洋史上第一位將文化史與藝術史結合起來研究的偉大史家,也是奠定現代學術文藝復興研究的開山祖師。在經歷歐洲十九世紀急遽變動的歷史環境和政治與宗教對立帶來的不安後,布氏深切體認到「個人主體意識醒覺」及公民社會應致力於優質文化藝術建立的重要,因此藉著「文藝復興」這個概念,力倡尊重個人主體性與文化創造主體性的價值觀。面對德意志軍國主義日益猖獗,布克哈特一生淡泊,以巴塞爾大學歷史系教授一職終身奉獻在家鄉同胞的文化史與藝術史教育上,希望藉此提升同胞認知思考的素質,使之具有高尚能力共同營造優質公民社會。德國哲學家尼采曾親筆致函,稱他為「最偉大的老師」;著名的荷...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