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天下 | 免费精选资源分享

陈年旧事

出版刊物 2024-12-07 1020 0


作者简介

叶兆言
作家。原籍苏州,生于 南京 。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金陵 职业 大学教师、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 1 980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 小说 《花影》《一九三七年的 爱情 》《我们的心多么顽固》、中篇小说《马文的 战争 》等。

陈年旧事

内容简介

遥想当年 名士 ,因缘际会,成时代的风流 人物 。其人其事,令人不由得心向往之。名之曰“陈年旧事”,慨叹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陈年旧事》以简洁、朴实的笔法,勾勒了40余位 中国现代 著名的人物形象。作者如数家珍般讲述了诸如胡适、 林语堂 、蔡元培、徐志摩、马寅初、吴梅、竺可桢等大师的老掌故老段子,将陈年旧事娓娓道来,道出一代名士不为人知的真情怀,读来别有一番味道。作者视野开阔,既问 历史 魂归何处,又涉现实关怀,其笔下人物令人神往, 文字 背后尽阅大师风范与时代沧桑。

自序

多少年来,习惯了被人称为小说家。什么是小说家呢,就是一个喜欢编故事的家伙,成天胡思乱想,同时用文字把 思想 固定下来,接二连三地杂志上发表,出版社出书,然后凭着这些成绩,便在小说家的椅子上坐实了。从二十世纪八十 年代 开始,我断断续续一直在写小说,不温也不火,好歹都是坚持,转眼三十多年,蓦然回首,著作未曾等身,也已经有了几百万字。

于是开始写些非虚构的文字,说是 散文 也好,说是 随笔 也行,不紧不慢又出过几《陈年旧事》。我是个喜欢动笔的人,写什么都觉得津津有味,都能自得其乐。在非虚构的作品中,有一本《陈旧人物》似乎还受大家欢迎,常常有读者提到。《陈年旧事》的体例与《陈旧人物》大致相同,当作续集也未尝不可,无非说说过去的人,谈谈过去的事。以人叙事,以事论人,不同的只是每篇篇幅略短,但范围更广,内容不再局限于 文化 人, 政治军事 都有所涉及。

《陈年旧事》起因非常简单,既然有人愿意看这样的文字,读者喜欢,能写为什么不写,何乐而不为。我得到很多鼓励和督促,写文章的都盼望有人 阅读 ,当然更因为喜欢写,技痒难熬自以为是,结果就一而再,再而三,欲罢不能。

怀旧是 人生 难免的一种 情绪 ,陈年旧事说过去就过去,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最后还要唠叨一句,《陈年旧事》内容为第一次结集,有些被删节的文字,尽可能地恢复了。

二○一三年三月

马寅初:其实他和鲁迅一样,都是学地矿的

有朋友看了我的专栏,很感慨,说没想到 国民党 的两位中统特务头子,会是学地质矿物出身,而且都当过 教育 部长。我一开始也觉得奇怪,天下事这么奇巧,书看多了,就觉得很正常。在过去年代,地质和矿物犹如后来的电机、 计算机 ,还有 生物 ,能够时髦与饭碗有关,大家都相信学了这个,日后找 工作 容易。

真正老资格学过矿物的,是鲁迅,还有后来的 北京 大学老校长马寅初。我所知道的著名人士,除了李四光学这玩意儿修成正果,其他人都是当作敲门砖,都半路改行。朱家骅和陈立夫从政当官,鲁迅成了 文学 家,马寅初成了 经济 学家。因此结论也简单,人生一世,学什么专业不重要,干什么才重要,干成了什么更重要。

李敖先生到北京大学 演讲 ,狠狠地恭维了马寅初,说老先生坚持真理,竟敢和老人家的意思拧着干。马寅初以 经济学 家成名,生在乱世,没多少用武之地,一辈子也谈不上多大特殊贡献,能让人记住的,也就是提醒大家管好自己的玩意儿,注意控制人口。中国人太多了,多得让人一想到就心烦,就抱怨。

人口问题后果很严重,也很简单。用不着多少学问便想明白,掰掰手指就算清楚,以马寅初自家为例,他老先生生于一八八二年,比鲁迅小一岁,是家中的老五,也就是说,这一代兄弟五人。到子侄一代,有男十一人,女二十二人。到了孙辈,已变成四十七人,男二十人,女二十七人。

用传统眼光看,人丁兴旺是好事,在经济学家眼里,前景并不太妙,基本上是 灾难 。马寅初的本科虽然是矿冶,却是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经济的人皆会算账,他不得不对当权者说老实话和大白话。广大的 农村 没电,天一黑就睡觉,这是人口增加之重要原因,不计划生育不行。

尽管一再强调他的人口学观点与马尔萨斯无关,说自己是不折不扣的马克思信徒,毛主席还是一眼就看穿了这个资产阶级把戏。要知道,讲人口学的马尔萨斯,好人坏人都不待见,马克思不喜欢, 斯大林 不喜欢, 希特勒 和墨索里尼也不喜欢,蒋介石恨,毛泽东也恨。

贩卖一个大家都讨厌的观点,很危险。马寅初逆水行舟,仗着岁数大,资格老,以为说几句不中听的肺腑之言,也算是感 共产党 的恩,帮同志们一把。所幸他并没有因此被打成“右派”,也没有遭过分残酷迫害,相对于另外一些敢说真话的著名人士,已经很幸运,有些委屈,还算不上太亏待。

马寅初是 大清 政府保送出去的留学生,毕业于 北洋 大学的矿冶专业。祖辈酿酒和卖酒,到了他这里,忽然想明白洋学问的好处。他爹原来只希望他长大当个小老板,自家酒店管管账,没想到儿子非要读洋学堂,而且以死相逼,不让我到城里去 读书 ,就死给你老爹看。据说是真的投过河,他爹吓得不轻,只好送儿子到上海去读中学。

马寅初是浙江嵊县人,一个乡下人,能去城里读书,去大 城市 上海,后来又去天津上大学,说明家里有点经济实力。他最终在 美国 获得了博士头衔,等到学成归国,大 清朝 已不复存在,袁大总统刚一命呜呼。一百年前的出洋留学,绝对真金白银,马寅初先在北洋政府的 财政 部混了一年,然后便是北京大学的经济系教授和系主任。

当时别的教授上班都是黄包车,只有他神气十足,天天很威风地坐着大马车。出过国门的人就是不一样,难怪朱自清在 日记 中会不断提醒自己,没有留洋资历的人即使当了系主任,也一定要低调,要兢兢业业,否则弄不好就会被别人挤兑了。

平心而论,二十世纪一百年中,真正有机会搞经济的好日子并不多。乱世英雄起四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不太平的日子居多,很长一段岁月,不是战争,就是政治 运动生活 在这样的时代,好死不如赖活,话听起来有点糙,不过意思倒是不错。考察马寅初的一生,让人羡慕之事不少,说一千道一万,首先还是一个活得长。

马寅初活了整一百岁,经历得多,这政府那政府,都见过。遭遇了各式各样的运动,我们如今津津乐道的一代文化名人,大都是 五四 青年,可他却是不折不扣年近不惑的五四中年。他这一生,大多数时候吃香喝辣,新和旧的便宜都占。当北大教授不久,便公然娶妾,找了个刚满十三岁的幼齿。在以后的漫长岁月,始终一妻一妾,直到老死,害得胡适十分嫉妒,说他身体好性欲强。

马寅初在新中国政府中享受的是行政三级,相当于副总理和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这级别相当高,高过省长省委书记。难怪有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老 革命 不服气,天下是老子打下来,你一个臭老九何德何能,竟然待在这么高的位置上。因为人口论争,他开始遭到冷遇,被迫辞了北大校长,行政待遇却一直享受。

一般 老百姓也搞不太明白这行政待遇,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基本上是 英国 贵族的享受,有公家指定的很大的四合院,有专职司机,有秘书,还有服务员。

叶兆言

作家。原籍苏州,生于南京。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金陵职业大学教师、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花影》《一九三七年的爱情》《我们的心多么顽固》、中篇小说《马文的战争》等。

下载地址

闲趣赚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链接:https://www.80srz.com/pantx/32515.html

(0)
收藏 (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