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速读

      陕西省首个全地下污水处理厂——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采用全地下式施工,占地减少三分之二,出水水质达国家地表环境质量IV类标准,实现绿色可循环发展。

  • 正文开始
  • 近日,中国建筑承建的陕西省首个全地下污水处理厂——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这座位于地下18米、精巧构筑的“地下城”将为城市彻底“清源”,为原污水处理厂提升日10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能力,远期处理规模将达30万立方米/天。


    陕西省首个全地下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排放水质执行IV类水标准)
    该项目为全地下式施工,基坑深达17.4米。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结合施工方案对地下空间进行多维度优化,形成立体三维布置;通过优化工艺流程、重组单元组团、修改构筑物布局等方式,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将项目占地用地减少了三分之二;为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臭气的浓度,项目团队在箱体内分别设置独立的机械排风及机械送风或防火百叶进风系统,以确保工艺处理车间及管廊区域内的空间处于微负压状态,防止臭气外溢。
    项目建成后,出水水质可达国家地表环境质量IV类标准,经过处理的水可实现就近处理、就地回用,一部分直接用于地上公园的园林绿化,另一部分由巴氏计量槽引入箱体内的冲洗水池、回水池和消防水池,用于冲洗细格栅和膜格栅,既减少了管网投入和运行成本,也美化了厂区环境,实现绿色可循环发展。

    全封闭+微负压降低臭气浓度

    距项目不到1公里处分布了3个社区,相比传统地上污水处理厂,这座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无异味、无噪音,既节约土地,又生态环保,极大降低了污水处理厂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整个污水处理厂的设备都在地下巨坑里,全封闭的环境加上微负压处理系统,让臭气无处可逃。”项目土建总工张小峰说。
    项目采用全地下式施工,基坑深达17.4米,为保持良好的运营环境,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臭气的浓度,项目团队在箱体内分别设置独立的机械排风及机械送风或防火百叶进风系统,送风量为排风量的80%,以确保工艺处理车间及管廊区域内的空间处于微负压状态,防止臭气外溢,箱体内的臭气经生物除臭及离子除臭双重系统处理后,再经由通风塔高空排放,空气中闻不到一丝臭味。

    分区重组提升水资源管理效率

    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并不只是简单将地上的污水处理厂“下沉”,而是在充分考虑各类安全风险等因素后,重新统筹功能分区,实现资源整合的最优配置。项目采用分层布置形式,地下一层为操作层,为设备调控中心和人力检修中心,地下二层为水处理构筑物和综合管廊,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沉淀池等在这里“一应俱全”。同时,项目团队结合施工方案对地下空间进行多维度优化,形成立体三维布置,通过优化工艺流程、重组单元组团、修改构筑物布局等方式,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将项目占地用地减少了三分之二。
    相比地上污水处理厂,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常年温差较地面温差小,水温比较恒定,有利于各种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建成后,出水水质可达国家地表环境质量IV类标准,经过处理的水可实现就近处理、就地回用,一部分直接用于地上公园的园林绿化,另一部分由巴氏计量槽引入箱体内的冲洗水池、回水池和消防水池,可用于冲洗细格栅和膜格栅,既减少了管网投入和运行成本,也美化了厂区环境,实现绿色可循环发展。

    创新工艺 疏通地下城“毛细血管”

    在项目旁,已建成6年的原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仍在运转,新建的第三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与原厂区连通,日处理10万吨污水。施工过程中,项目尾水排放出水管道与原厂现有的超越管标高冲突,项目部需在原厂不停产情况下将直径1.4米的原管道封堵切除,为新水厂直径2.4米的管道“借道让路”才能实现新旧出水管连通。

    摘自: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文章目录
  •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