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速读

      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高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减少污泥产量、节省空间、节省电能等优点。其原理包括三阶段四细菌的厌氧生物处理,存在去除氮磷困难、启动时间长等问题。

  • 正文开始
  • 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原理与应用,在高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后退10秒
    00:00
    00:00
    00:00
    分享
    选项
    全屏
    This video file cannot be played.(Error Code: 224003)

    1、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的构造

        1.1、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点

       a、剩余污泥产量减少量达90%;

       b、减少占地空间;

       c、COD负荷高达20-35KgCOD/(m3/d),节省反应器体积;

       d、相比好氧生物处理,节省大量电能,且每去除1KgCOD可产生13.5MJ甲烷,折合1.5Wh电能;

       e、使用厌氧颗粒污泥接种可实现快速启动(小于一周);

       f、剩余污泥可作为商品出售(约800元/m3);

       g、不用或极少使用化学药剂。

    1.2、厌氧生物处理(三阶段、四细菌)

      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原理与应用(视频)

       a、水解发酵细菌 → 产氢产乙酸细菌 / 同型产乙酸细菌 → 产甲烷细菌;

       b、只能利用A类有机物(甲酸、甲醇、甲胺、乙酸);B类物质在产氢产乙酸细菌 / 同型产乙酸细菌作用下转化为A类有机物再利用;   

    1.3、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的构造

       尚存在的问题:

       a、不能去除废水中的氮和磷(不计细菌生长所需,且繁殖缓慢);

       b、不采用接种法的话,启动过程较长(需以年数计);

       c、运行管理复杂;

       d、卫生条件较差(产硫化氢、氨气);

       e、有机物去除不彻底;

       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EGSB(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IC(内循环反应器)流程:

       进水分配系统 → 反应区(厌氧颗粒污泥) → 气、液、固分离器 → 出水系统 → 排泥系统

       进水分配系统要求:均匀布水、不堵塞、易维护;现有形式:分枝状布水系统、矩形布水装置、圆形布水装置;

       

    2、厌氧颗粒污泥

        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原理与应用(视频)

        物理性质:

       a、外观不规整,接近球形;

       b、粒径一般在0.14~2mm,亦有3~5mm;

       c、湿密度一般约为1.05g/cm3 左右;

       d、沉降速度一般为18-50 m/h;

        化学组成:

       a、有机组分:MLVSS

       b、无机组分:钙、迦、铁等无机化合物;

       c、胞外多聚物(EPS):蛋白质、多糖、少量脂类;EPS过多会阻碍传质,形成空心;

    优势:

       a、提高沉降性能,保持高污泥浓度,提高污泥负荷,减少占地面积;

       b、实现了固体停留时间(SRT)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分离;

       c、产甲烷细菌集中在内部,水解发酵菌和产酸菌在表层,为产甲烷菌提供缓冲层,有利产甲烷菌的生长;

       d、是一个微小的的生态群落,有较高的间氢转移速率,具有高的产甲烷活性;   

    3、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

            a、“spaghetti”理论;

    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原理与应用(视频)

    b、钙晶核理论;

    由一些无机物的晶体(碳酸钙)形成的颗粒污泥的中心,微生物和有机物在上面发生沉积和自凝聚,从而形成颗粒污泥。

    c、选择压理论;

    在UASB的启动阶段,由于升流式污泥床的水力筛分作用将一部分分散悬浮的生物絮体排除反应器,使相对密度大的颗粒污泥保留在反应器内;

  •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