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速读

      孙金龙在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他总结了过去一年生态环境系统的工作进展和成绩,并对今年工作进行了部署。

  • 正文开始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在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孙金龙(2024年1月23日)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在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召开的,是去年7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后,全国生态环境系统首次年度工作会议。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刚才,黄润秋部长代表生态环境部领导班子作了工作报告,全面总结过去一年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系统部署今年工作。报告是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的,我都赞成,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迎难而上、积极作为,统筹发展与保护,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统领,锚定目标、真抓实干,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下面,我在润秋部长所作工作报告的基础上,再讲两点意见。

      一、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是新时代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新的重要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发展,为新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参与者、实践者、见证者,我们更加直接真切感悟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更加增强了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在深刻把握“四个重大转变”中坚定历史自信。回想当年,我们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多年累积的环保历史欠账集中凸显,生态系统退化,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特别是大范围、长时间、重污染雾霾天气,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我们直面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重拳治污、重典治乱,集中力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我们把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强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绿色低碳转型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坚决反对和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行为,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并主动引领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生效和实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并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进一步走深走实,尤其是我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森林资源增长最多、能耗强度降低最快、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定盘星”“指南针”和“金钥匙”,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
      “四个重大转变”,既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系统总结,又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的高度凝练。我们要在把握“四个重大转变”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奋力谱写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新篇章。
      (二)在深刻把握“五个重大关系”中深化规律性认识。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既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核心密码,也是新征程上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法宝,蕴含着深刻辩证法、战略方向、战略路径和科学思想方法。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要求我们统筹当前和长远,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以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要求我们强化系统观念,在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努力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要求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以自然规律指导人工修复,决不允许打着生态建设的旗号干着破坏生态的事情。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要求我们在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增强各类主体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自觉。处理好“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双碳”工作的重点、节奏和力度,办好自己的事情,决不受他人左右。
      (三)在深刻把握“六项重大任务”中锚定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围绕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部署了“六项重大任务”。其中,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是增加优质生态环境产品供给的必然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积极有效应对各种生态环境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是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的重要保证。这“六项重大任务”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路线图。我们要在谋深谋细、抓紧抓实上下功夫,把路线图转化为一项一项的具体行动,确保美丽中国建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四)在深刻把握“一个重大要求”中扛牢政治责任。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生态环境保护实践的每一处变化、每一点进步、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离不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生动体现、雄辩证明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新征程上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效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从根本上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思想统一是政治统一、行动统一的基础。我们要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向深入,把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内化转化为指导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行动的强大思想武器,坚决做到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不偏不虚不空,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前进,以实际行动和成效践行“两个维护”。

      二、当前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征程我们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污染防治攻坚已到了进则胜、不进则退,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相持阶段;美丽中国建设已迎来积厚成势、全面推进,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提速阶段。下面,结合过去一年的工作,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立足生态环境部门职能职责、完成好今年各项任务,有几点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当好美丽中国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之一。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党中央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穿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一条主线。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印发,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牢记“最大政治”,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统筹协调责任担起来,把推进实施机制建起来,把重大部署任务落下去,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唱主角、挑大梁。
      (二)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和首要任务,充分发挥高水平保护支撑保障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高水平保护是重要支撑,三者辩证统一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本质要求。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把握的重大关系,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重大考题。
      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找准定位、明确方向,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充分发挥高水平保护的支撑保障作用,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实现高水平保护、高品质环境、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相得益彰。要强化环保政策同其他政策统筹,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前端减排、全程监管、协同增效,为高质量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增绿添金”,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牢牢把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这个根本方针,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指示,为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供了重要方法论和根本方针,也为生态环境部门立足职能职责、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这些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正是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方针的结果。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还有一些地方和基层贯彻落实“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方针不够全面、不够平衡、不够到位,没有抓住环境污染的主要矛盾,“眉毛胡子一把抓”,个别地方甚至还走了样。新征程上,以更高标准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就必须彻底地将“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方针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各方面和全过程,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要下足绣花功夫。“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再宏大的工作都是具体的。古人讲,“致广大而尽精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下足绣花功夫,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数,既算总账、大账,对全局和整体有数,又算细账、小账,对局部和细节有数,把不清不楚努力变成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从中分析找准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明确主攻方向,抓住“大头”、创造条件、精准施策,实现最佳治理效果。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讲的就是精打细算的道理。
      总的看,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环境容量有限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位之间的矛盾突出,形象地讲,处于紧平衡状态。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更要下功夫把调查研究做实,把论证评估做细,尽可能精细测算每项治污措施产生的效果,投入多少,预期减排量多少,对环境质量改善贡献有多少,善于用数字说话和决策。要算准算细环境治理的数字账、技术账,根据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和时序进度要求,结合气象条件、人为活动等因素,科学摆布好平时治理和重点时段治理的关系,更多地把功夫下在平时,一微克一微克地去“抠”,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争取主动、留有余地。
      要靠科学吃饭。毛主席在批评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时曾指出,“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靠科学吃饭”是一条真理,它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靠主观臆断,而要靠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环境治理中,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搞清楚本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背后的深层次根源,把治理对象的重点放在工业、能源、交通运输等人为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上,而不是自然因素带来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的措施,推动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环境监测中的污染指标及相关组分信息,既是地区环境污染特征的客观反映,也是产业和能源结构特征的一个标志。比如,大气颗粒物组分中,硝酸盐浓度上升说明机动车及工业炉窑排放污染增加,硫酸盐浓度上升说明燃煤排放污染增加,钾离子浓度上升说明秸秆等生物质燃烧污染增加;挥发性有机物组分中,苯系物含量较高说明一些行业传统有机溶剂使用排放比较突出,烯烃类物质含量较高说明石油化工、机动车排放等比较突出,醛类物质含量较高说明柴油车、有机化工排放等比较突出;水污染主要指标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反映的是工业排放、生产生活、畜禽养殖等有机污染程度,总磷现阶段更多地反映出农业农村面源排放情况。要强化科学思维,善于从监测、溯源结果中分析推断污染排放源构成特征及贡献量变化,从而对症下药,提升治污成效。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全过程,注重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牵引,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一致性,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顾此失彼。要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合理设定治理评价标准,采用不同治理方式,在采取工程措施的同时,也要利用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不能一味追求高标准、全覆盖。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坚决纠治违背自然规律,搞突击、简单化、“一刀切”等形式主义问题,不断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效取信于民。
      要知法懂法用法。“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法治性很强,必须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行政、依法履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我们在采取每项措施前,都要问问符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处理好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目的要正当,手段、程序也要合法,不能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随意执法、任性处罚。遵守并严格执行法律是国家公职人员的底线,也是无条件的,决不能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不能把法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进一步强化了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以倒逼行政行为严守法治原则和法律底线。我们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必须更加严格规范执法程序,严守法定办理时限,进一步提升执法质量。大气污染防治法对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作出了明确规定。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污,严格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开展工作,坚决防止出现简单粗暴执法问题。
      (四)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个重要法宝,持续提升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治理呈现点多面广、矛盾新旧交织、压力累积叠加的特点,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生态环保事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多发性难题,为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把握好正确的改革方法论,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一体推进制度集成、机制创新,着力构建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要通过“回头看”,精准评估改革成效,全面总结改革经验,同步推动配套改革,增强各项改革举措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力求达到“1+1>2”的效果。
      (五)牢牢把握干部这个决定性因素,着力提高生态环境保护队伍抓落实本领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并把抓落实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本领之一。实践表明,一项工作,抓和不抓大不一样,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抓、什么样的素质能力抓、什么样的工作作风抓,其效果更是大不一样。
      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美丽中国也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全面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重负重、知难克难、知责担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抓落实必须要有铁肩膀、真功夫。俗话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落半句空。”生态环境保护队伍要聚焦主责主业,把基本功练扎实,把“看家本领”掌握牢。特别是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以谦逊老实的态度改造我们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固底板、补短板、强弱项,钻研新事物,学习新本领,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要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系统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精准把握干部特点和培训需求,更加突出“精准、科学、依法”理念方法,加强业务常识培训和实践案例教学,切实改进抓落实的思维方法,提升实操能力。要怀着深厚感情、怀着坚定信仰、怀着强烈使命,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把党的自我革命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严密,把生态环境领域自我革命抓具体、抓深入,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对抓落实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做到廉洁从政、干净干事,既干成事又不出事,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锻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同志们,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在新征程上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团结奋斗!
    文章目录
  • 正文结束